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盉、卣、銎、罍、璏、簋……博物馆里的生僻字,你认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盉、卣、銎、罍、璏、簋……博物馆里的生僻字,你认识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42833

今年夏天,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博物馆热”,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交活动的新场景。走进博物馆打卡,聆听历史故事,与文物“亲密接触”的同时,一些文物名字中的生僻字引发观众的关注和好奇。这些生僻字怎么念?代表什么意思?而今年龙年伊始,“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的祝福语就迅速破圈,不仅让大众感受到了古人的造字之美,更激发了大家对这些生僻字深厚历史底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几年前的一首歌曲《生僻字》曾被网友称为“中文十级测试”,一首歌中居然有70多个生僻字,处处考验演唱者的“词汇量”。如果说《生僻字》是“黄金段位”,那么藏在博物馆文物中的生僻字可谓是“荣耀王者”。

《说文解字》解释“璏,剑鼻玉饰也。”璏,是玉制剑鼻,剑璏是嵌饰于剑鞘上的饰物,古人佩剑以带穿过璏系在腰间,同时具有固定革带的功能。“鼻”指小孔,剑鼻玉是用来制作剑鞘旁穿系皮带孔的玉石,璏的作用是佩戴和稳固剑体。

这件兽面纹玉璏出自东汉时期,正面饰以兽面纹和勾连雷纹,两端向下弯曲如拱桥,背面有可作穿系用的长方形穿孔。君子以玉比德,玉象征美好、吉祥、高尚,在剑柄、剑鞘上镶嵌玉饰的剑被称为玉具剑。剑上玉饰有四种——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如果剑上镶嵌有这些玉饰,价值也会随之增加。

錾,指雕凿金石的工具,工艺上也指錾刻。錾刻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錾刻匠人按照定好的图案,使用坚硬的工具在金属器具上錾刻,加工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一件錾刻工艺品,往往需要多道繁琐的工艺程序,才能为金属器注入“灵魂”。

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容器,相当于现代的大碗,它是青铜食器的“主角”,外形圆口、有两耳,流行于商周时期。鼎和簋配套使用,鼎一般为奇数,簋一般为偶数,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炊具,相当于现代的锅。“列鼎制度”是西周的一种等级制度,即“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

簋还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不同大小、数量的鼎,搭配不同数量的簋,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到了西周中后期,簋大多数有盖,簋盖还可以翻转用作盘子装菜,组合起来就是妥妥的“碗碟套装”。

鎏金錾花簋式铜炉是一件礼器,簋式铜炉搭配上錾花鎏金工艺,立体鲜活、精雕细刻。这件铜炉有一对龙形半圆环,环下各有一耳微外撇,铜炉上部有一宽带錾花,鎏金,底刻有一只蟠虺,寓意吉祥,处处细节彰显着匠人的精湛技艺。

有提梁的青铜酒器,被称为卣。卣的形制丰富,有圆体、椭圆体、方体等,通常器体装饰有精美的工艺图案,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卣用来盛放秬鬯(jù chàng),秬鬯是古代祭祀用的高级香酒,在周代,这种酒常用于重大祭祀以及赏赐功臣的典礼中。

这件兽面纹提梁铜卣通体云雷纹为底,饰以三重花纹,盖面和腹部有兽面饕餮(tāo tiè)纹,前后左右互不相望,威震四方,象征着权力和威严。盖缘、颈、圈足有夔(kuí)纹,盖钮有六只蝉纹,提梁像弯刀,两端为牛头形。

兽面纹提梁铜卣的提梁两端以牛首为饰。图源:广西卫视

兽面纹提梁铜卣是典型的中原器物,至于为何出现在瓯骆地区,据专家猜测,可能是通过赏赐、购买或交换而来,也有可能是战利品。

銎,是古代兵器或工具上安装柄把的孔。钺,是从石斧演变来的礼兵器,钺的外形像斧,圆刃可砍劈,到了青铜时代,钺演化为王权、兵权的象征。

这件方銎云纹铜钺六棱形銎,弧刃,甬部有模印图案花纹。瓯骆地区的铜钺流行于先秦时期,有学者认为青铜钺是骆越文化的标志性器物。广西多地陆续发掘出青铜钺,且广西铜钺不仅种类繁多,使用也相当广泛,渗入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西的铜钺是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纵使跨越两千多年的时光,它们也依旧散发着独特光芒。

庑,原指长廊、廊屋,后来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都称为庑。庑殿顶是常见的屋顶样式之一,有五条脊,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左右共四个斜坡面。

广西汉代的陶制明器富有地域特色,包括陶楼、陶仓、陶塑动物等,种类丰富、造型逼真,让人赞叹不已。方形合院式庑殿顶陶楼便是其中之一。

这座陶楼整体院落平面呈方形,前屋和左右两厢为平房,都是悬山式屋顶,后间为二层,底层为两面坡瓦顶,二层是方形庑殿顶楼房,二楼右、后两面开窗,各有一人扶窗看向窗外,窗前露台上各有戴冠的两人对拜。

这座陶楼从侧面反映了广西古人社会生产生活经验和智慧,也承载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笔一划,传承千年文化,一撇一捺,见证民族发展。这些博物馆里的生僻字,不仅记录着中国历史和讲不尽的中国好故事,也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是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学习和了解生僻字,是当代人正在唤起对生僻字的重视,是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更是让“文化自信”四个字越写越实。

博物馆中的生僻字远不止这些,通过了解生僻字,才能真正领悟到汉字文化的魅力、文物的美丽,并激发大众对文物背后历史故事的兴趣。一起来看看在自治区博物馆内还有哪些生僻字吧。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从未中断的表意文字,汉字中所包含的古老而神秘的生僻字,曾经是古代世界的主宰,是当时国家实力的象征和强烈的文化符号。它们不应该被忘记,当你下一次再走进博物馆时,就从展柜前这些生僻字开始,打开对中国历史的“探索之旅”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