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调理四个阶段全解析:科学进补助你快速恢复
产后调理四个阶段全解析:科学进补助你快速恢复
每对夫妇都对新生命的到来感到喜悦,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烦恼也接踵而至,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坐月子"。究竟产后妈妈应该如何调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从传统养生的角度来看,老一辈人常将生育婴儿比喻为"在鬼门关走一圈",因此孕妇在产后第一个月进行"坐月子",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调理身体机能,改善多种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恶露、腹痛、便秘、关节疼痛、精神紧张、抑郁等。香港大多数在职妈妈在产后仅有六周的休养时间,远少于传统坐月所需的近两个月时间,因此需要分阶段进行不同进补,以便早日康复重返职场。
产后调养四个阶段详解
第一阶段:休养期(0-7天)
产后妈妈经分娩后身体变得虚弱,对脾胃的伤害尤其严重,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当脾胃功能受到影响,营养吸收也会受阻,呈现"虚不受补"的状态。若此时仍强行进食油腻补品,只会加重脾胃负担,进一步影响吸收。因此,保养期间应以排毒、化瘀、恢复气血及肠胃功能的食疗为主,选择平和、清淡、健脾养胃的食材,如瘦肉、猪腰、牛肉、淮山、莲子、陈皮、百合等;同时避免进食大补及寒凉的食材,如人参、高丽参、苦瓜、西瓜、绿豆等。
第二阶段:温补期(8-22天)
经过一周的调养,顺产妈妈的身体及肠胃已逐渐恢复,恶露也逐渐排出体外,因此第二阶段会以调养气血及修复为主,同时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奶水分泌。顺产者可开始进行温和进补,宜将药材慢慢加量加餐,使身体容易适应及接受。除了健脾益胃的食材外,可进一步将党参、黄芪、首乌及当归等平温药材加入食疗中,亦可少量进食猪脚姜,有助补益气血、补肝养肾,以及帮助五脏的复原。剖腹产产妇则需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才可进入温补期。
第三阶段:大补期(23-30天)
大补期是产妇强化身体的关鍵时期,这个阶段主要以增強體質,補充元氣為主;而食療上應以降火潤肺、調節五臟的食材為主,如人參、蟲草、烏雞,加速改善身體機能。由於大補容易上火,過量進補會導致便秘、堵奶等症狀,宜每次少量進食補品;同時應多吃蔬果清熱,並保持清淡飲食。 哺乳產婦可以趁身體狀況日漸回復後進行催乳,除了多讓嬰孩吸吮乳房、保持心境開朗之外,亦應注意水份及營養素攝取,多吃乳製品、紫菜、海鮮、雲耳、金針、赤小豆、黃豆、無花果等催乳食材,幫助乳汁生成。
第四阶段:保养期(31天后)
踏入最后阶段,产妇的身体机能已大致恢复,可以恢复正常作息;不少在职母亲重返职场,少不免会接触人群,因此需要加强抵抗力并保持正常作息,以确保母婴健康。产后妈妈若想恢复窈窕身形,可以维持清淡饮食及适量运动,切忌节食减肥。若想改善根本体质,可维持坐月饮食,并配合四季养生之道,持续调理身体。
除了维持产后妈妈的健康外,也要关注宝宝健康,为宝宝接种疫苗,免受传染病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