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推出“甲骨文记忆”展,重现千年文明密码
上海鲁迅纪念馆推出“甲骨文记忆”展,重现千年文明密码
2月20日,上海鲁迅纪念馆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奔流艺苑”专题展厅推出“甲骨文记忆”展,展期至4月6日。展览展出甲骨仿制件、研究成果出版物、器物等实物展品90件(组),并辅以图文展板,从“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方面,展现甲骨文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魅力。
重现的文明
1899年,北京城发生了一桩与中药有关的奇事,一种叫“龙骨”的药上竟刻划有类似文字的奇异图案。1899年,这浩瀚岁月中稍纵即逝的一瞬,竟成了改写中国历史的一年。这些“龙骨”,正是深埋地下3000多年,商代人决定生死凶吉,后人奉若瑰宝的“甲骨”,上面的奇异刻划正是不为世人所知的“甲骨文”。自此,人们对甲骨的研究探索拉开了世纪大幕。
神秘的文字
近代以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记录在青铜器上,后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再向前,历史便没有了文字的踪迹。甲骨文是一种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在漫长的3000年时光里,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899年,甲骨文才跨越时空,重现于世人眼前。
神奇的王国
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书中曾提及上古时期有个叫作“殷”的王朝。然而,缺乏文字以外的历史遗存,一切只能是传说。殷墟的发现,证明了殷商并非虚构,甲骨文正是3000年前遗落的古文字,这些古文字也证明了殷商的存在。殷商并非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而是曾经真实存在过又消失的古老王国。
探索的旅程
从1899年发现甲骨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甲骨学日益壮大。近百年来,对甲骨的考古发掘一直在进行,即便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考古人员仍带着甲骨到处转移。关于甲骨的论著超过万种,作者队伍达3800余人,每一部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这场规模浩大的甲骨文探索之旅,艰辛多难,却也成就卓著。
展览地点: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
展期:2025年2月20日至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