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清:中国史上第一个女企业家,中国古代最有钱的女人
巴清:中国史上第一个女企业家,中国古代最有钱的女人
巴清,这位生活在秦朝的女性企业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史记载的女商人。她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财富,更以其智慧和胆识,在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中开创了一片天地。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位传奇女性的精彩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叫巴清的女性,是正史中第一个被记载的女性。连秦始皇都对她毕恭毕敬,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历史上也唯此一人。《史记》《汉书》对其都有记载。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记载:“巴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秦始皇视巴清为“贞妇”,她一女子,年纪轻轻丧夫且终身未改嫁,可谓是贞洁烈女。秦始皇对她是由心的敬佩与赞赏。
班固《汉书·货殖传》记载:“巴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巴清的一生
寡妇清生于巴地,名清,故又叫巴寡妇清。18岁出嫁,22岁丧夫。丈夫是当地一位青年企业家,经营丹砂矿业多年,已是富有的大工商业主。丈夫死后面对家族纷争、他人觊觎,巴清肩挑起丈夫留下的偌大家业,并悉心照顾公婆,且一直未改嫁。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古代,女人地位很低,作为一名弱女子,突然继承如此丰厚的家业,不但不是福,可能还是祸。好在这位“巴清”是一位有着非凡智慧和胆魄的奇女子,她频出奇招,不但成功化解了潜在之祸,还让家族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第一招:树立贞烈之名。丈夫一死,她便发誓一生绝不改嫁,并让自己的这种贞烈之名传扬在外,甚至传到了宫廷,以致秦始皇都亲自接见她,以礼相待。这种贞烈的名声成了她的一种保护伞,断绝了其他男人的非分之想。
第二招:组建自卫队。为了守住丈夫留下的家业,她花重金请人,组建了一个自卫队,主要用来保护家族安全和丹砂产业的扩大经营。她因此也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女商人,是天下最富有的女性。这在“天下兵器,不得私藏!”的秦国拥有自己的私人部队,况且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她作为商者也只能是二等人,被贬低的对象。并且除此之外,秦始皇还赐令她“旁座”,与自己平起平坐,而秦时就连当朝丞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站着,少有赐座之事。
第三招:找靠山。她富甲天下,一般的靠山肯定镇不住。她很聪明,她找的靠山是秦始皇。她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给秦始皇捐钱。秦始皇得天下后,搞了两大建筑工程:一是在骊山为自己修筑地宫墓陵,其内布满重达一百吨以上的水银,这些水银应是她捐助;二是修筑抵御匈奴的万里长城,她慷慨解囊,捐了万两黄金。并以此举获得国家经营权及皇室的认可,其丹药在贵族中得到广范的流传。还建立了链锁经营的概念,在咸阳、长安、中原地区广设经销网点。并为阿房宫提供所有水银,因此她的“公司”一跃成为“国企”。她资助秦始皇做这两件大事,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小编在本篇文章名中写了巴清是中国古代最有钱的女人,从她为秦始皇搞得两大建筑工程可探一二,那么她究竟有多富有呢?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巴清足以称得上是身价过亿的大富婆,也是史上最早的女企业家。
巴清的家业产业极为庞大,仆人上千,私家保镖2500余人,依附者上万。其家财之多约合白银8亿万两,又赤金580万两。前面介绍了巴清的夫家家族是从事“丹穴”业的,因其家族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所以传及数代而不坠。巴清还很擅长抓住商机,因六国“迁虏”化危机为机会,翻越蜀道将优秀的产品带到咸阳,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商会,统一价格,确保市场稳定。
这样经商有道的奇女子,不仅不是奸商,还为富能仁,全力以赴搞好劳工福利待遇,积极扶贫济困,还利用庞大的私人武装保护一方平安,被乡人奉为“活神仙”,并被作为成功民营企业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尊崇。
直到巴清的晚年,秦始皇念她年岁已高,并知她在乡下孤寡无后,诏她住进皇宫,给以公卿王候的礼遇。从此,巴清的事迹“名显天下”。在巴清西去后,秦始皇按她的遗愿,将其灵柩运回清的家乡,厚葬于长寿龙山寨,在墓地修建高台,并亲笔题写了“怀清台”,寄托自己无限的哀思,表达对巴清的怀念和敬意。秦始皇此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表彰一个女子而筑台纪念人的天子,秦始皇生前对女性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仅此一例。
巴清与秦始皇
商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场,如果巴清没有遇到秦始皇,那么她可能只是一代地方富豪,其影响远没有现在这般深远。后人推究原因时,不免对秦始皇和巴清的关系进行了遐想,甚至揣测两人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关系。
在古代,以农业生产的历代王朝都对工商业加以打击和节制,因此历来对巴清及她与秦始皇的关系都褒贬不一,连思想激进的王安石,也嘲笑“兼并乃奸回……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到了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后明时期,人们才开始正视巴清的成就和伟大胸怀,明末诗人金俊明就有诗云:“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推究巴清和秦始皇之间联系的纽带,有人研究称主要有三点:
其一,秦始皇追求升仙长生,曽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
巴蜀是早期道教的重要发源地,炼制服食丹药又是道徒追求得道成仙的重要手段,巴清掌握丹砂生产,极有可能掌握了早期炼丹术,因此深受秦始皇信任和重用。此外,据现代科学探测,在秦皇陵中有大量水银的存在,可知当时对提炼汞的主要矿物原料丹砂也有大量的需求。
其二,巴清为秦帝国事业贡献了巨额财产。秦始皇横扫六国,发动战争需要经济的支撑,虽然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在秦帝国建立过程中,商人的作用必不可少,曾任丞相的吕不韦也曾是商人。巴清拥有巨额财产,积极支持修建长城,将积蓄的几万两白银捐给朝廷作为费用。
其三,巴地是秦帝国的边疆地区,巴清作为巴地首富,她和秦始皇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助于帝国统一边地稳定。
秦始皇表彰巴清为“贞妇”,筑“怀清台”,远非像野史中杜撰的那般是秦始皇思慕巴清,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帝国利益的牵绊,是一种示范作用和奖励机制,鼓励商人、边地百姓忠于秦帝国的统治。
不过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在利用巴清,但抛去帝国等级制度的束缚换一种思维思考一下,秦始皇和巴清的关系未尝不是一种合作,双方“等价交换”,成就“更好的自己”。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具影响的企业家有范蠡、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清七人。巴清是七大富豪中的唯一女性,光这一点,便足以令人称奇。而在今天,巴清已经被奉为代表重庆地区巴国、巴郡时期工商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女性往往可以站在时代的前列,站在潮流的顶端,不被历史洪波湮灭,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