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生必读!减重患者的日常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全攻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生必读!减重患者的日常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全攻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1/11/31358696_1141705151.shtml

在对抗肥胖的战斗中,生活方式干预是医生手中的一把利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和《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从饮食管理到社会心理支持,每一环节都是减重成功的关键。

饮食管理

饮食是减重计划的基石。根据指南,我们应建议患者采取限能量饮食,控制每日能量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表1)。限能量饮食通常限定女性12001500 kcal/日,男性15001800 kcal/日,或在预估个人能量需求基础上减少500 kcal/日或750 kcal/日或30%的能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推荐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0%5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低脂奶制品等)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这种饮食模式能有效降低体重、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组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除了限能量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高蛋白饮食也是可选方案(表1)。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通常是指每天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占每天总能量20%~40%的饮食模式,而高蛋白饮食则指每天蛋白质供能比超过每天总能量的20%。这两种饮食模式都能有效降低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此外,进食方式和进食时间同样是影响减重的重要因素。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饥饿感和食欲,减少过量进食的可能性。建议患者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长时间禁食后的暴饮暴食;同时进食速度也应加以关注,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夜间进食或睡前进食也是导致体重增加的潜在因素。晚上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率下降,摄入的热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因此,建议患者尽量避免在晚上特别是睡前进食,以减少额外的热量摄入。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定期评估饮食干预的效果。根据指南,饮食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少能量摄入,有效减轻体重,而且能够改善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

表1. 体重管理的常用饮食策略汇总

运动干预

运动不仅有助于减重,还能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指南推荐患者在减重期间,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150420分钟的有氧耐力运动;在体重维持阶段,应该每周进行200300分钟的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骑车、游泳等持续性、有节奏的、运动大肌肉群的运动。

此外,力量抗阻训练和拉伸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静态或等长抗阻运动如站立踮脚、贴墙站马步,每次持续2分钟,运动1215分钟;动态抗阻的力量训练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哑铃训练等,建议每周23次,针对主要肌群,采用个人最大负荷强度的50%~70%,每组肌群抗阻训练重复次数需循序渐进,以达到主观疲劳水平为适量。

运动干预在是长期体重管理中综合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有监督或无监督的锻炼、职业活动、家务、个人护理、通勤和休闲活动。尽管单纯运动只能达到轻度的体重减轻(体重约下降2.4%),但运动在长期体重维持和生活质量维持时不可或缺,在减少肥胖相关代谢及心血管并发症中存在额外获益。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关节等运动器官的保护,严防运动相关损伤,影响运动干预效果。

行为管理

行为改变是减重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肥胖症的行为干预方式主要包括:(1)行为技能训练:辅导有效的应对压力技巧,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过度进食。训练正念饮食,提高对饥饿和饱腹感的感知能力;(2)目标设定与追踪:与患者共同设立短期和长期减重目标,定期进行进度评估,强化正面反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结构化的行为治疗计划已被证明能有效减轻体重,医生应考虑将其纳入患者的管理方案中。自我监测可以帮助患者确定自己的饮食模式,也可以帮助患者选择减少热量摄入的目标。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充足睡眠、减少熬夜。建议患者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激素平衡和新陈代谢。习惯养成过程中需要重视高频率的面访、个体化治疗以及体重减轻长期维持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支持

情绪和心理状态对减重有着重要影响。肥胖人群往往因体型和外观变化及其躯体并发症产生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部分甚至出现抑郁症或双相障碍,进一步加重进食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心理评估是肥胖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必要时应配合药物、心理、认知行为治疗。

强调家庭在患者减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一起准备健康饮食、进行户外活动。研究显示,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体重管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形成良好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可能带来5%~20%的体重减轻。建议患者参与减重支持小组或社交活动,与其他减重者分享经验和心得,获得情感支持和动力。

总结

减重患者的日常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过程,涉及饮食、运动、行为和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作为医生,我们的角色不仅是提供治疗建议,更是患者减重旅程中的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遵循指南的指导,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健康减重的目标。让我们携手患者,共同打赢这场对抗肥胖的战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4; 23(10): 1237-1260.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7): 545-564.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