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从观赏到药用的全方位指南
紫罗兰:从观赏到药用的全方位指南
紫罗兰,这种美丽的花卉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欧洲南部到中国的庭园,紫罗兰以其优雅的姿态和迷人的香气,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紫罗兰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分类、特征、种植方法、繁殖方式以及药用价值等。
紫罗兰(6)
紫罗兰(学名:Viola odorata),别名草桂花、四桃克、紫萝兰、草紫罗兰,属于十字花目、十字花科、紫罗兰属。原产于欧洲南部及地中海沿岸,我国南方大城市中常有引种,栽培较为广泛。北方则常栽于庭园花坛或温室中,供观赏。
紫罗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美白祛斑、滋润皮肤、除皱消斑、增强光泽、防紫外线照射的功效。同时,紫罗兰对呼吸道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对支气管炎也有调理之效,还可以润喉,以及解决因蛀牙引起的口腔异味。
紫罗兰是希腊国花之一,也是欧洲名花。其花朵茂盛,花色鲜艳,香气浓郁,花期长,为众多爱花者所喜爱。紫罗兰适于盆栽观赏或布置花坛、台阶、花径,整株花可作为花束。紫罗兰象征高雅、诚实,花语为永恒的美与爱、质朴、美德、盛夏的清凉、整洁。3月20日和4月2日是紫罗兰的生日花。
颜色分类:绿色_紫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对生
叶形分类:披针
光照需求:中强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15℃±5℃
酸碱范围:6.8±0.6(PH)
紫罗兰植物特征
紫罗兰是2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60cm,茎直立,多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或匙形,连叶柄长6-14cm,宽1.2-2.5cm,全缘或呈微波状,顶端钝圆或罕具短尖头,基部渐狭成柄。全株密被灰白色具柄的分枝柔毛。花与三色堇相似,易混淆。
紫罗兰种植方法
紫罗兰喜冷凉、忌燥热,喜通风良好的环境,冬季喜温和气候,但也能耐短暂的-5℃的低温。生长适温白天15-18℃,夜间10℃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排水良好、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忌酸性土壤。紫罗兰耐寒不耐阴,怕渍水,它适生于位置较高,在霉雨天气炎热而通风不良时则易受病虫危害,施肥不宜过多,否则对开花不利。光照和通风如果不充分,易患病虫害。花后宜剪去花枝,再追施稀薄液肥1-2次,能促使再发侧枝。初霜到来之前,宜置室内越冬。
紫罗兰繁殖方式
繁殖以播种为主。一般于9月中旬露地播种。播前盆土宜较潮润,播后盖一薄层细土,不再浇水,在半月内若盆土干燥,可将盆置半截于水中从盆底进水润土。播种后注意遮荫,15天右即可出苗。幼苗于真叶展开前,可按6×8cm的株行距分栽苗床,拔苗时须小心勿伤根须,并要带土球。定植前,应在土中施放些干的猪、鸡粪作基肥。定植后浇足定根水,遮荫但不使闷气。盆栽者宜移置阴凉透风处,成活后再移至阳光充足处,隔天浇水一次,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液肥,见花后立即停止施。
紫罗兰开花形态
花期4-5月。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多数,较大,花序轴果期伸长。花梗粗壮,斜上开展,长达1.5mm。萼片直立,长椭圆形,长约15mm,内轮萼片基部呈囊状,边缘膜质,白色透明。花瓣紫红、淡红或白色,近卵形,长约12mm,顶端浅2裂或微凹,边缘波状,下部具长爪。花丝向基部逐渐扩大。子房圆柱形,柱头微2裂。长角果圆柱形,长7-8cm。果梗粗壮,长10-15mm。种子近圆形,直径约2mm,扁平,深褐色,边缘具有白色膜质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