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了解有关智商(IQ)的一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了解有关智商(IQ)的一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rain-testing.org/zh/intelligence-quotient-iq

智商(IQ)是衡量人类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反映了个体的遗传特征,还包含了多种智能能力的综合表现。从1904年比奈和西蒙首次开发智力测试至今,智商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智商的历史演变、计算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智商的三个关键方面

  • 最遗传特征之一:研究表明,智商水平有50%可以归因于遗传因素。因此,环境也很重要,但你的生物学至关重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相关。

  • 复杂,包含许多组成部分:智能是我们独特的全球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它由多种智能能力组成,这些能力根据任务相互协作。

  • 其他变量的预测性:智商与许多代表生活重要方面的变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包括学业和职业成就、健康和寿命。但它从来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

智商概念的历史

智商这个概念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上半叶经过一些讨论后,现在心理学界普遍接受这一概念。

  • 1904年:法国教育部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将儿童放入特殊教育班级需要客观认证,证明他们面临学习挑战。比奈和西蒙被赋予开发智力测试初版的任务。他们将在1905年发布第一版。比奈将智力视为可改变的,并希望通过他的测试来识别需要帮助的儿童。他认为通过“心理矫正”,他们会有所改善。

  • 1908年:比奈发布了原始智力测试的修订版。尽管这些测试并没有具体提到心理年龄的概念,但文献在那个时候将其首次使用归于他。他的目标是创建年龄标准或规范,以便进行比较。因此,心理年龄将是根据年龄水平预期的平均表现。通过将心理年龄减去实际年龄,也可以进行比较,以发现具有更高或更低能力的人。

  • 1912年:威廉·斯特恩出版了他的书《智力测试的心理方法》,并辩称计算“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绝对差异并不合适,因为在不同年龄它们并不意味着相同的东西”。斯特恩担心智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线性增长,也不是在同龄人中根据年龄水平均匀分布(在某个年龄,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可能较小,而在另一个年龄则可能更大)。因此,他提出使用心理商数,即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的结果(M.Q. = M.A. / C.A.)。

  • 1913年:在美国的一次关于智力测试的会议上,库尔曼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有必要更好地操作化心理年龄的概念,并通过使用像斯特恩的指数来标准化分数。他将这个指数称为智商。智商指数可以让我们在同龄人之间以及不同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从而理解他们在各自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 1916年:刘易斯·特曼,斯坦福-比奈测试的首创者,在他的测试中开始使用智商这一概念,简称为“I.Q.”。该指数将采用斯特恩和库尔曼提出的100常数(M.Q. = M.A. / C.A.* 100)。例如,一个孩子:心理年龄15岁,实际年龄14岁,即15/14 * 100 = IQ为107。

  • 1920年:新的指数和类似概念开始出现。麦考尔提出了教育商(EQ)的理想,与教育年龄相关。他还建议该指数可以限制在任何特定技能的计算上。例如,我们可以计算阅读年龄或阅读EQ(RQ)。因此,这个指数是阅读年龄与其生理年龄的平均阅读标准之间的比较。另一个非常有趣的提议是弗兰岑的“成就商”(AQ)。这个指数可以通过将实际成就水平除以智商来计算。在学校的例子中,就是将孩子的学业成就商除以智力测试的智商。成就水平将是学业成就年龄除以生理年龄。假设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成就商为90,而他的智商测试显示他非常聪明,智商为120。A.Q. = 成就商 / 智商 = 90 / 120 * 100 = 75。这个测量非常有趣,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表现与他们潜在能力之间的关系。两个成就相同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A.Q.,这意味着一个孩子的能力利用率高于另一个。换句话说,哪些孩子没有充分利用他们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提到懒惰因素。

  • 1926年:其他提议如智力系数和海尼斯个体常数也应运而生,试图考虑智商随着年龄增长的非线性轨迹。这些概念并不是指数,可能会引起一些混淆,因此一些人错误地将智力系数用于智商的讨论。当著名的瑟斯通提倡使用偏差分数和正态分布的百分位排名时,发生了重大变革。正态分布是一种数学函数,显示大多数案例集中在中心,而极端情况则较为罕见。使用它的原因在于,任何随机变量都遵循正态分布,智力也是如此。因此,对于我们选择的任何人群,分布将是这样的(大多数在中心,少数在极端)。

  • 1939年:韦氏量表成为第一个正式采用正态分布及其偏差方法来计算智商分数的相关智力测试。量表作者韦氏博士在测试手册中指出,使用偏差“使我们不必承诺任何特定年龄的固定平均智力年龄”。

  • 1960年:斯坦福-比奈测试最终采用了偏差计算,而不是智力年龄指数,同时仍保持100 + 16x的标准。这将为偏差方法提供最终的推动,使其成为直到现在的标准计算。

今天

如今,心理学家继续使用瑟斯通的偏差法。因此,任何智商分数都代表了与参与测试计算的个体(称为测试样本)相比的相对位置,依据智力的正态分布。

Source:

  • Sternberg, R. (2020).智力研究史:第二部分:十九和二十世纪的心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在 R. Sternberg (编),《剑桥智力手册》(剑桥心理学手册,第31-46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https://doi.org/10.1017/9781108770422.004
  • Alcorn, B. K. (1964).一项关于心理年龄和智商概念的研究。爱荷华大学。
  • Sherrod, C. C. (1923).教育中商的概念发展.皮博迪教育期刊,1(1), 44–49. http://www.jstor.org/stable/1488615

如何计算智商(IQ)

计算智商分数可能相当复杂。如果你第一次阅读时不理解方法,请不要担心。下面我们总结了相关步骤,以便你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你想要更详细、易于理解和图形化的解释,请继续在我们的智商评分页面上学习。

  • 步骤 1:智商是一个具有正态分布的群体变量:与大多数具有大样本量的变量一样,智商的得分分布大多数集中在中间,极端得分较少。从数学上讲,它由复杂的“正态函数”表示。

  • 步骤2:了解每个测试的规模:对于任何智力测试,我们可以找到平均分(均值),以及分数通常与均值的接近程度(标准差)。例如,一个有40道题的测试,可能平均正确回答20道题,标准差为7。

  • 步骤 3:标准化分数:由于每个测试的问题数量不同,我们只能使用其原始结果来比较参加相同测试的人。要比较参加不同测试的人,我们需要使用相同的标准(平均值和标准差)。为此,我们对测试标准进行归一化,即将分数转换为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为了实现归一化,我们使用公式 Y = (X - 平均值) / 标准差。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分数是42,那么结果就是 (42-40) / 7 = 0.287,在归一化标准下。

  • 步骤4:将标准化分数转换为“100 + 16x”的通用尺度:出于历史原因,以及为了比较的简单性,心理学界使用“100 + 16x”尺度,这意味着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6x。然而,也可以使用标准化尺度进行比较,因为所有已标准化的测试都在同一尺度上,分数可以进行比较。在计算方面,由于在前一步我们已经获得了标准化分数,现在只需应用新尺度,即Y’ = 100 + 16 * 0.287 = 104.59。我们将其四舍五入为105的智商。

智商的组成部分

最近的科学(CHC理论)表明,智力,因此全球智商,由多个广泛的能力构成。

  1. 推理:也称为流体智力,它涉及集中注意力、学习、理解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归纳、演绎和定量推理。

  2. 知识:被称为晶体智力,它包括词汇、信息和外语等技能。

  3. 短期记忆:允许存储和利用在短时间内保持的意识信息。由工作记忆(用于处理信息)和记忆跨度(支持简单重复)组成。

  4. 长期记忆:许多复杂任务所必需,通常被描述为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年。

  5. 处理速度:一个人成功重复执行任务的速度。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进行评估。

  6. 反应和决策速度: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在给定特定指令时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7. 视觉处理:解决视觉问题的能力,运用不同的技能,如感知、想象、转化和模拟。

  8. 领域特定知识:这是一个人对其专业领域或关注领域的掌握水平。

  9. 其他能力:尽管完整的列表仍在科学讨论中,但其他常见的能力包括心理运动、听觉、嗅觉或触觉。

Source:

  • Flanagan, D.P. 和 Dixon, S.G. (2014).卡特尔-霍恩-卡罗尔认知能力理论. 收录于《特殊教育百科全书》(编辑 C.R. Reynolds, K.J. Vannest 和 E. Fletcher-Janzen)。https://doi.org/10.1002/9781118660584.ese0431
  • Alcorn, B. Schneider, W. J., & McGrew, K. S. (2012).卡特尔-霍恩-卡罗尔智力模型。在 D. P. Flanagan & P. L. Harrison (编),当代智力评估:理论、测试与问题(第 99–144 页)。Guilford 出版社。K. (1964).心理年龄和智商概念的研究。爱荷华大学。

本文原文来自brain-testing.org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