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被遮蔽的“网红”将军
麦克阿瑟:被遮蔽的“网红”将军
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军之一,他不仅在军事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更是一个善于管理公众形象的"网红"将军。从一战到朝鲜战争,麦克阿瑟凭借其勇敢、表演型人格和对公众形象的精心管理,在美国民众中积累了极高的人气。然而,这位"网红"将军最终因突破政治底线而被解职,并在三年后竞选总统时仅获得10张选票。
为什么我们今天说麦克阿瑟是个网红?我们首先看,他的本钱实在是太好了,首先是将门虎子,他父亲是美国的将军,曾经当过美国驻菲律宾的军事总督。他自己又特别争气,在西点军校创下纪录,四个学年,年年第一名,到今天为止这个纪录也没被人打破。他的军旅生涯,更创造了很多项第一,最年轻的准将、最年轻的陆军总参谋长……他还是美国军队获得勋章最多的人,而且身体还特别好。
麦克阿瑟在战场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标志——勇敢。勇敢到了已经非常夸张的程度,他拒绝一切防护措施。钢盔、防毒面具,那是根本不会戴的。有一次他与巴顿同时出现在一战的战场上,炮打过来,麦克阿瑟不戴钢盔,就在那儿站着。正好这个时候一个炮弹飞来,在身边不远处爆炸,麦克阿瑟不为所动,站得笔管条直,而巴顿往后面退了一步。后来麦克阿瑟就跟巴顿说,嘿,能炸死我的炮弹,现在还没有生产出来。
凑齐了这些条件,才有当网红的资本。
不过想当一个网红,可能还得有另外一项天分,就是得会表演。麦克阿瑟简直是天生的表演型人格。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搜索麦克阿瑟的图片,你会发现他有一项惊人的能力,会管理自己在公众场合下的形象,照片都有惊人的一致性。他穿个皮夹克,嘴里叼一根玉米芯的烟斗。麦克阿瑟这个人其实烟瘾不大,他私下里也不抽这种烟斗,但是只要在公开场合露面,马上就抽玉米芯烟斗。
麦克阿瑟不仅会管理自己的形象,而且他知道这个形象在什么时候让新闻记者拍到对他最有利。最典型的一个场景,就是1944年他率军打回菲律宾的时候。在登陆的时候,你坐船登陆就完了呗,不,快到岸的时候,停,停,他自己从船上下来,跳到海水里,涉水登岸。新闻记者在岸上一通狂拍,他上岸之后只说了一句话:“我曾经说过我会回来的。”
但是你要知道这段话和这段镜头,当时拍了好多遍,这遍不行,再走一遍,记者也跟着他下海,再拍。果然这个照片就登满了美国报纸的头版头条。
那他红成了什么样?我们来举一个例子,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总统罢免了麦克阿瑟,把他征召回国。撤职是一个特别正常的安排。但是舆论可不这么看,很多美国老百姓觉得,麦克阿瑟是我们美国人的民族英雄。当时有一个民调,麦克阿瑟的支持率居然飙升到了69%,而杜鲁门贵为总统,支持率只有26%。
麦克阿瑟坐船回到美国,第一站是在旧金山。下了船之后,到自己的旅馆的这14英里走了两个小时,民众夹道欢迎。到了华盛顿,30万人迎接,后来到了纽约,据说当时为迎接他抛撒的纸屑就将近3000吨。
到了4月19日,麦克阿瑟在美国国会进行了一场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演讲,这次演讲留下了一个金句,叫“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
这段演讲一共36分钟,被掌声、欢呼打断30次,基本上一分钟就被打断一次。这场演讲是直播的,有3000万美国人观看。
这不就是个网红吗?但是话又说回来,你既然那么能干、那么红,那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仗,还把自己的顶头上司给得罪了,最后乌纱帽都没了,这总得有个解释吧?
关键在于麦克阿瑟不断地突破杜鲁门,背后其实是在突破整个美国政治的底线。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型人格,公开抨击杜鲁门的政策,在战争尾声唱反调干扰和谈,他突破了一个军人的职责,触犯了军人不得干政的底线。
他的逾矩之举,底气在于他这一生打出的最好的一张牌——在二战后成功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当时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是主流声音,但麦克阿瑟为了稳住日本政局、避免触动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导致日本民众疯狂反扑,他力排众议,保住天皇,让天皇成为他控制日本的一张关键大牌,从而逼日本人就范,顺利完成各项改造。
改造日本让麦克阿瑟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但同时也遮蔽了他一个军人的身份,这就有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作为一个"网红"将军,他不仅在自己的领域里拥有力量,还试图诉诸舆论,依靠粉丝的支持和热捧来放大自己的力量,而且他还主动追求这种放大。为什么?因为网红,好处是鲜花、掌声和金钱,但代价是麦克阿瑟在这个方面也陷入了盲区。
这一点在麦克阿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他是南太平洋地区的司令长官,他在战区里面一共发出了142封战报,其中有109封开头都是说,麦克阿瑟的军队如何,好像这个军队都不是美国人民的,是麦克阿瑟自己的,突出自己的英雄形象。他手下的将官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宁愿一条毒蛇跑到我的口袋里,都不愿意被报纸表扬一下。"因为他被报纸表扬过,麦克阿瑟就把他叫来,你什么意思?你要是再敢这么干,我明天就让你卷铺盖回老家,你信不信?麦克阿瑟珍惜舞台到了这种程度。有这种性格的人,自然就不太在乎其他人的感受,也很难有良好的合作。
麦克阿瑟的名声在美国的政界后来就臭掉了,为什么?他因被杜鲁门解职这件事情在国会开了一场听证会,这个听证会上几乎所有正经的行政官员,包括那些将军都反对他。麦克阿瑟最后混到了几乎是孤家寡人的地步,既然你跟身边的人零和博弈,最后只能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麦克阿瑟回来的时候是1951年,到1954年,他还想冲刺一下竞选美国共和党的总统,但是在党内投票的时候,他只拿到了10张票。只过去了三年,他就被舆论抛弃了,舆论这个东西,别看表面上烈火烹油,但是非常具有欺骗性。
在"网红"的舞台上,麦克阿瑟纵使享受过万千荣耀,但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终归还是从神坛上一步步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