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央视再度关注!“太湖游”究竟有多少可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央视再度关注!“太湖游”究竟有多少可能?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42964

太湖水上旅游新航线自滨湖启航的消息获央视《天下财经》栏目关注。这条无锡和苏州携手打造、连接三山岛、漫山岛、西山岛的新航线,深度融合交通与文旅,带给游客畅享山水之美、自然之韵的无限可能。

此前,太湖水上游“重启”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热点。“重启”的背后是生态向好,是太湖治理的扎实推进,也是对文旅需求的再一次探索与解构。透视其中,生态优势与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合互动,既击中湖畔人们的母亲湖情结,也将向四方游客展现多维的“太湖美”。

游轮之旅:太湖美的“新窗口”

“站在甲板上,我感受到太湖的宁静与深邃,这一刻,我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只想沉醉在这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市民代表刘小姐是2025太湖游轮试航活动的首批游客,她在朋友圈记录下了元旦这趟难忘的“秘境之旅”。

眼下的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不断向好,太湖水上航线的“重启”正是滨湖积极探索“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也成为展示太湖治理成果的重要窗口。

冬日的太湖,远山如黛、碧波万顷,宛如一幅绝美画卷。这一切得益于滨湖近年来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锚定“世界级生态湖区”目标定位,从水下到岸上持之以恒推进科学治理。

1月2日,国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度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浓度为0.049毫克/升,同比下降9.3%。这意味着无锡人的“母亲湖”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提前6年达成国家治太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太湖成为我国重点治理的三大湖中首个全年“良好”湖泊。

从最新的湿地地图上可以看到,目前全市已建成蠡湖、长广溪、梁鸿3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省级湿地公园、30个湿地保护小区,初步形成环太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新格局。同时,一批国家和省级的沿湖绿美村庄和森林公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太湖系上了一条生态“绿腰带”。

太湖得到呵护,生态系统也更稳定了。数据显示,2023年太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3.08,从“良好”提升到“优秀”等级。湖体水生植被面积达到200平方千米,同比增加25.8%。流域范围内鸟类资源丰富,达382种,白鹤、白头鹤、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近年来陆续被发现。

如今,远道而来的红嘴鸥已成为滨湖冬季的“顶流”。更多鸟儿来到太湖边安营扎寨:灵山拈花湾附近出没的疣鼻天鹅,鸥鹭岛、三山岛的野生鸳鸯,渤公岛的野鸭……芦苇丛里、湖面上,鸟儿们时而开着“茶话会”,时而自由翱翔于天际,引来诸多市民游客观湖赏鸟,上演了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顺势而为:航入太湖的更深处

人们对这片三万六千顷的水域充满了特殊的情感。400多年前,“千古游圣”徐霞客人生首次出游,就把第一站放在了太湖。他自鼋头渚“具区胜境”古码头出发,前往太湖东岸的苏州,自此开启了长达30年的探索之旅,并留下了传世名作《徐霞客游记》。

100多年前,沪宁铁路通车。沪、宁等地的大批游客乘坐火车来锡,在如今梅园附近的管社山坐船前往鼋头渚、蠡园游览太湖。

40多年前,作为无锡特色旅游项目的“太湖水上一日游”一经推出,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名游客。游轮穿行太湖,途经蠡园、鼋头渚、三山公园等风景点。游客在船上品味以太湖水产为原料制作的船菜,美景、美食共享。

土生土长的市民易先生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每次游太湖只在鼋头渚、三山岛和万浪桥转一圈,欣赏一下“太湖佳绝处”。太湖的深处和那一头会是什么样?年幼的易先生对此充满遐想。1985年暑假,他乘坐当时最时髦的太湖水上客轮前往杭州。船入太湖,恰巧遇到了绝美的太湖日落,加上入夜后“满船清梦压星河”的亦真亦幻,成了他儿时最美的旅游记忆。

而在元旦上线的太湖水上游既可以让游客回溯曾经的旅游情结,也可以满足“新客”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无锡管社山—苏州西山岛”“无锡管社山—苏州漫山岛”两条航线,横跨无锡、苏州两地,不仅沿途能欣赏红嘴鸥翔集、太湖仙岛、三国城、太湖隧道、拖山、红沙湾、乌龟山等自然、人文、城市景观,而且航行范围将延伸至东南水域,并深入太湖腹地。

无锡与苏州,两座被太湖眷顾的城市协同打造跨区域水上旅游路线。官方宣传视频下大量的互动留言,写满了游客对新兴旅游产品的期待,也见证了太湖流域文旅新空间的打开。从此,“对太湖更深处的神往”有了安放之所,以水为脉构建文旅体系也有了落地的可能。

良性互动:期待更多太湖叙事

12月24日傍晚,在鼋头渚游船的甲板上,面对水光潋滟处,落日与万只红嘴鸥齐飞的场景,新东方文旅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感慨:“冬日的太湖如此之美,看了以后心都醉了。”

随着太湖水质的持续向好,红嘴鸥,这一对水域环境极为敏感的小精灵成了滨湖冬日的“常客”与“顶流”,为鼋头渚景区带来了一天三万多人次的客流量。生态、人文、旅游的良性互动,正在书写更多的太湖故事。

和“太湖水上游”最兴盛的时期相比,如今无锡沿湖旅游资源的丰富远超当年,为多元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以山水西路为起点,经环湖路、十八湾至环山西路的“太湖108廊道”,一路以景相连、串珠成链,日渐成为重要的环太湖特色旅游走廊。相关推广运营部门不仅与廊道内的景区、品牌餐饮携手推出组合式文旅产品,还特聘专业主播组成自媒体矩阵,多视角展现太湖108廊道独特的美景美食文化。

因地制宜,拓展沿湖地区的水上旅游功能同样“大有可为”。放眼长三角,无锡至苏州的跨城太湖水上游走在了前列,而更多的城市则以城市内的水上旅游线路为主。眼下,做通无锡到宜兴的水上游线,让市民游客体验“水上游线进宜兴”的特色旅游项目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而随着京杭大运河、梁溪河“颜值”的不断提升,优化水闸管理,促成太湖、“双河”联动、通航或可成为新思路。

在入境游火热的当下,放大生态优势,或可成为获客利器。业内人士认为,要让无锡成为海外游客“来了不想走”的旅游目的地,其中的一个努力方向是,把“看太湖”“看蠡湖”转化为“在山水之间放慢脚步”,打造更多休闲度假的场景。

文体旅融合为旅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仅太湖沿岸全年就有7项马拉松赛事,自行车赛、公开水域游泳、铁人三项、帆船等每年都有高等级比赛。水上运动为景区引流,美丽风景为水上运动增色,这种相互赋能、双向奔赴为无锡集聚了大量人气。

在整合水上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培育自主体育旅游品牌的同时,还应关注水岸联动,打造滨水旅游的更多玩法。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