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禅宗三重境: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禅宗三重境: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4/17/71134344_1132198585.shtml

在浩渺的禅宗智慧海洋中,"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这一表述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深邃而又迷人的光芒。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组合,更是对人生境界、认知层次和心灵成长的精妙概括。今天,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探索禅宗三重境的精神之旅。

一、见山是山:初识世界的纯真之眼

当我们初临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而陌生的,我们用纯真无邪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所见即所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直观而表面的,山就是那座高耸的实体,有着明确的轮廓和形状;水就是那流淌的液体,清澈透明,波光粼粼。

我们不会去思考山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水的深处又蕴含着怎样的奥秘。这种初识世界的纯真是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状态,就像孩童看到一朵花,只会被它鲜艳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所吸引,而不会去探究花的生长周期、物种分类。他们眼中的世界简单而美好,充满了新奇和惊喜。

然而,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经历的积累,这种纯真的认知开始受到挑战和冲击。

二、见山不是山:困惑与探索中的迷茫

当我们逐渐长大,接受了教育,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开始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此时,见山不再仅仅是山,它可能代表着困难与挑战,象征着目标与追求,或者蕴含着某种未知的恐惧。

我们开始质疑眼前所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我们学会了分析、推理和判断,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山不再只是一座静态的物体,我们会思考它的形成过程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还是岁月侵蚀的痕迹?山上的树木为何生长?山中的动物又如何生存?这种对世界的重新审视常常让我们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

曾经以为清晰明了的事物现在变得复杂而模糊;曾经坚信不疑的真理现在也开始动摇。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渺小,对世界的未知感到无比的恐惧。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因为我们发现曾经以为的确定性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不确定性和疑问。但正是这种困惑和迷茫推动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求知。

三、见山还是山:回归本真的顿悟与超脱

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思考,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可能会在某个瞬间突然领悟到一种全新的境界——见山还是山。此时,山又重新回到了它最初的模样,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明白了山的本质,它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心灵的寄托。我们看到了山的外在形态,也理解了它所蕴含的内在意义。这种境界是一种超脱和顿悟,我们不再被表象所迷惑,也不再被疑惑所困扰。

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我们知道一切皆有其规律和缘由。我们不再执着于追求绝对的真理,而是学会了在变化中寻找平衡,在无常中体会永恒。

见山还是山是一种对生活的接纳和包容,我们不再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是珍惜每一个当下,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我们明白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构成这个丰富多彩世界的元素。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世间万物,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世俗纷扰所动。我们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四、禅宗三重境在生活中的启示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这三重境不仅仅是禅宗的智慧,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启示。

在工作中,当我们初入职场,可能会认为工作只是完成任务获取报酬,这是"见山是山"的阶段。随着经验的增长,我们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职业发展的方向,对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而当我们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积累了足够的智慧和经验后,我们会发现工作的本质是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回归到"见山还是山"的境界。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最初可能会根据表面的印象来判断一个人,这是"见山是山"。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多面的性格特点,这是"见山不是山"。而当真正理解和包容他人,以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时,又回到了"见山还是山"的境界,看到的是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美好之处。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一开始可能会感到绝望和无助,认为这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这是"见山是山"。但当冷静下来,深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时,会发现挫折和困难并不可怕,它们是成长的机遇,这是"见山不是山"。而当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时,再次回到了"见山还是山"的境界,明白挫折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磨砺。

五、如何在生活中达到禅宗三重境?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达到"见山还是山"的境界?

  • 首先需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只有当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 其次要学会反思和内省,在生活中要经常停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通过反思和内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完善自己。

  • 再者要培养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荣辱保持平和的心态,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 最后要学会放下执念,不要过分执着于功名利禄、物质享受等外在的东西,而是关注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富足。只有当放下了执念,才能真正地回归本真,达到"见山还是山"的境界。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这是禅宗的智慧,也是人生的真谛。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让我们不断地探索、思考和成长,从纯真的初识到困惑的迷茫,再到顿悟的超脱,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愿我们都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座"山",看到它最真实最美好的模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