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萎缩性鼻炎?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什么是萎缩性鼻炎?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骨膜和骨质的萎缩。这种疾病发展缓慢,严重时可伴有恶臭,又称为臭鼻症。本文将详细介绍萎缩性鼻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检查项目。
病因分析
萎缩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内分泌紊乱可能在其中起作用,比如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等内分泌波动较大时期,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提示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代谢和功能。
营养缺乏也被认为是一个因素,像维生素A、B、D、E等的缺乏,可能导致鼻黏膜上皮的正常生长和修复受阻,使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引发萎缩性改变。此外,鼻腔的局部感染,如长期慢性鼻窦炎、鼻结核等,炎症长期刺激,破坏鼻腔黏膜及骨质,也可能逐渐发展为萎缩性鼻炎。
症状表现
萎缩性鼻炎的早期常见症状是鼻腔干燥,患者常感觉鼻腔内异常干燥,甚至有异物感,这是由于鼻黏膜腺体萎缩,分泌减少所致。嗅觉减退或丧失也很常见,鼻黏膜萎缩以及脓痂堆积,阻碍了气味分子到达嗅觉区域,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感知气味。
患者还会出现鼻塞,这是因为鼻腔内脓痂堵塞,以及鼻腔感觉神经迟钝,虽然鼻腔空间增大,但通气感觉并不良好。另外,呼出气体有特殊臭味,这是由于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的气味,给患者的社交带来很大困扰。
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
常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清除脓痂,改善鼻腔环境,每天1-2次。还可使用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蜡等滴鼻剂,润滑鼻腔黏膜,促进黏膜血液循环。
全身治疗
注重补充营养,如补充维生素A、B等,促进鼻黏膜上皮的生长和修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腔外侧壁内移加固定术,缩小鼻腔容积,减少鼻腔通气量,降低水分蒸发,改善鼻腔干燥症状。
预防措施
人们预防萎缩性鼻炎要从多方面着手。在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挑食、偏食。注意鼻腔卫生,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强的滴鼻剂,防止损伤鼻黏膜。积极治疗鼻腔的慢性疾病,如鼻窦炎、鼻息肉等,防止炎症迁延引发萎缩性鼻炎。在空气污染环境中,佩戴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对鼻腔的刺激。
相关检查
前鼻镜检查:医生通过前鼻镜观察鼻腔,可见鼻腔宽敞,鼻甲缩小,鼻道内有大量黄绿色脓痂附着,去除脓痂后,可见黏膜干燥、充血。
鼻内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鼻腔深部结构,确定鼻黏膜萎缩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有无其他病变,如鼻腔粘连等。
嗅觉功能检查:通过专用的嗅觉测试工具,检测患者对不同气味的辨别能力,评估嗅觉减退的程度,辅助诊断萎缩性鼻炎对嗅觉的影响。
鼻窦X线检查:可观察鼻窦的形态、骨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鼻窦发育异常或骨质萎缩,了解病情的整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