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与特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与特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sdzhibang.cn/zhibangwenwu/vip_doc/16777466.html

中国古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宫殿作为中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之一,其建筑成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技术水平和艺术追求。本文将从宫殿建筑的历史发展、功能布局、建筑特点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辉煌成就。

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因此,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同时,宫殿、坛庙、陵墓又是帝王权威和统治的象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的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西方古代以其单体建筑的宏伟、典雅、豪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那么中国古代这些具有纪念性的建筑物,则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见长,在基址选择、因地制宜地塑造环境以及空间、尺度、色彩处理等方面都富有特色和创造性。

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考古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都只发现了夯土台基却无瓦的遗存。其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殷墟小屯村东地发现的建造于武丁村的大型夯土基址,结构最完整,却仍无瓦的发现。证明夏商两代宫室仍处于“茅茨土阶”时期。其中二里头与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的宫室遗址出土了瓦,但数量不多,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瓦才广泛用于宫殿。与此同时,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如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 故都临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郸(河北邯郸)、燕下都(河北易县)、秦咸阳 (陕西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台上的建筑虽 已不存,但从秦咸阳宫殿遗址的发掘来看,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而不是庭院式建筑。加上春秋战国时的建筑色彩已很富丽,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 “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而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直至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含元殿和明北京奉天殿,都有很高的台基。其台基或用人工堆砌,或因天然土阜裁切修筑。足见高台宫室的遗风延绵达2000多年之久。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

第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后,在咸阳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分布在关中平原,广袤数百里,布局分散:渭水之北有旧咸阳宫、新咸阳宫和仿照六国式样的宫殿,渭水之南有信宫、兴乐宫和后期建造的朝 宫——宏伟的阿房宫前殿,骊山有甘泉宫,此外还有许多离宫散布在渭南上林苑 中。其中阿房宫所遗夯土基址东西约lkm,南北约0.5km,后部残高约8m。西汉初期仅有长乐(太后所居)、未央(天子朝廷和正宫)两宫,文、景等朝又辟 北宫(太子所居),武帝大兴土木建造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城,宫城中又分布着许多自成一区的“宫”,这些“宫”与“宫”之间布置有池沼、台殿、树木等,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未央宫是汉帝的主要宫殿,有隆重的前殿,供大朝、婚丧、即位等大典之用(平日处理政务则在丞相府进行)。现存前殿台基残高达14m左右。


咸阳宫复原图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商周以降,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但汉、晋、南 北朝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及至 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广阳门(唐改称承 天门)为大朝,元且、冬至、万国朝贡在此行大朝仪;大兴殿(唐改称太极殿) 则朔望视朝于此;中华殿(唐改称两仪殿)是每日听政之所。唐高宗迁居大明宫,仍沿轴线布置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以大庆、垂拱、紫宸三殿为“三朝”,但由于地形限制,三殿前后不在同一轴线上。元大都宫殿与周礼传统不同,中轴线前后建大明殿与延春阁两组庭院应是蒙古习 俗的反映。明初,朱元璋刻意复古。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奉天殿、 华盖殿、谨身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其使用情况为:大朝及朔望常朝都在奉天殿举行;平日早朝则在华盖殿。明初宫殿比拟古制,除“三朝五门”之外,按周礼“左祖右社”,在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置太庙及社稷坛。永乐迁都北京,宫殿布局虽一如南京,但殿宇使用随宜变通,明季朝会场所几乎遍及外朝各重要门殿,“三殿”与“三朝” 已无多少对应关系。


大明宫 想象图

宫殿建筑的特点

宫殿建筑在空间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宫殿建筑通常采用院落式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形成严谨的建筑格局。宫殿建筑的屋顶采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不同形式,屋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宫殿建筑的装饰艺术也非常精美,包括彩画、雕刻、壁画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品

现存最完整的宫殿是位于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故宫占地78万平方米,有房屋8 000 余间,建筑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作为皇家建筑,代表了中国明清建筑的最高成就,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最高成就。无论是从空间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积淀,凝结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才华。


故宫三大殿

结语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宫殿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