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放弃继承权的条件、步骤及补偿案例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放弃继承权的条件、步骤及补偿案例分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4365.com/zs/3396475.aspx

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放弃继承权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法律行为。本文将详细解读放弃继承权的具体条件和步骤,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法律概念。

放弃继承权的具体条件和步骤

放弃继承权需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被指定为法定继承人的公民需在财产继承活动尚未开始之前,即遗产得到妥善处理之前,公开明确声明放弃;
  2. 自愿选择放弃法定继承权益的个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3. 放弃遗产继承应体现为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表达,同时其行为不得对任何第三方造成不当损害;
  4. 继承人选择放弃继承,须采用书面形式向遗产管理者或其他有继承权之人士进行明确表达。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进一步规定: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放弃继承权的相关规定

放弃继承权是指在继承展开之后,继承者享有的在分配遗产之前,表达撤销自身继承资格以及应得份额的意愿的权利。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继承自始伊始时,如若继承人欲放弃继承,应当在处置财产前,用书面方式宣布放弃继承的决定。如果在期限内未作出任何表述,那么应该默认为同意接受继承。

至于受赠人,他们需要在得知接受遗赠的信息以后的60天之内,以书面形式表达是否接受或是放弃这一份接受。换句话说,如果受赠人超过这个时间还没有表现出何种态度,那么默认就是拒绝接受这份遗赠。

我们将依据下述四点来详细介绍这一过程:

  1. 放弃继承的行为只能发生在继承开始之后,而资产分配之前。
  2. 弃权继承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原则上需由当事人自行完成,而非委派他人代行。然而,存在例外情况,如继承者具有行为能力缺陷,可能需要他人的帮助。
  3. 弃权继承应当是毫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
  4. 弃权继承不能是部分弃权。

放弃继承权补偿案例分析

关于放弃继承权所引发的补偿问题的裁定,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该补偿协议是否已经建立在双方协商一致、真诚,并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效用之上。倘若此份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则接下来判断补偿金额是否得当时,需要全面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规模和实际价值,以及继承人选择放弃继承权后对其余继承人利益的潜在冲击等等。此外,还需要深入审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经济实力,以期寻找到协议无效或者可以撤销的某些可能存在的原因,例如施加不当压力或进行欺诈行为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补偿协议的确是在公正、自愿、合法的基础之上促成的,并且亦无以上违法或可以撤销的情况发生,那么通常会倾向于依据此前的协议约定给予相应的补偿金。然而,如果发现存在违规现象或者明显的不公现象,法院有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补偿金额进行适当调整,甚至可能宣布协议无效。

放弃继承权需在遗产处理前,由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明确声明并书面表达真实意愿,且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继承人应向遗产管理者或其他有继承权之人士表达放弃意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