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公司: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引擎
西安科技公司: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引擎
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西安不仅是中国六大科创中心之一,更被誉为“中国航空城”和“航天动力之乡”。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西安在全球顶级科技创新集群中排名19位,位列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西安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这里集聚了国内航天三分之一、航空四分之一的科研生产力量,拥有12个航天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逾万人。在火箭动力、卫星载荷、测控、通信等关键领域,西安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为“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等重大科技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西安,新型研发机构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由西北工业大学、国有企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新型研发机构,采取了“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也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独特模式,兼顾了各类机构的功能。
走进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的展厅,可以看到这里已经孵化培育了5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涵盖航天动力、航天材料、飞机高端零部件制造等多个领域。其中,陕西天回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红龙一号”火箭发动机尤为引人注目。这款百吨级液氧煤油混合循环发动机,通过全球独有的动力方案和集成技术,不仅质量轻、推力大、成本低,还可重复点火超过20次。
针对创业项目在技术转化初期面临的“死亡谷”困境,空天动力研究院探索出了一套全周期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模式。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企业孵化、金融投资,研究院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该院已孵化和参控股各类高技术企业和项目53家,产值超过20亿元。
在商业航天领域,西安的创新力量同样不容小觑。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公司,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专注于高光谱卫星的研发和应用。高光谱卫星就像给卫星装上了特殊的照相机,可以感知地面各种物质的光谱信息,在农业、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科西光团队研发的高光谱探测设备曾服务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目前,公司已经发射了包括“厦门一号”在内的六颗自主研发的高光谱卫星,预计到2030年前将完成108星的全球组网,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西安航空航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则在产业布局上展现出雄心壮志。公司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主运行基地,支持和发展国产民机,打造“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线网络。在商业航天领域,公司以低轨商业卫星星座项目为牵引,建设涵盖星座运营、卫星制造、数据应用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和未来科技领域,致力于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西安航空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西北低空经济科技研究院的成立,更是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西安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市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成为国际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必将在航空航天领域持续领跑,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