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5亿吨"海上人参"!中国渔船突破封锁,只为"金矿"南极磷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5亿吨"海上人参"!中国渔船突破封锁,只为"金矿"南极磷虾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6QR0U42055619ZG.html

你见过会发光的虾吗?在南极的海域深处,生活着一种神奇的小虾——南极磷虾,它们能在黑暗中发出耀眼的蓝光。这些小小的生物,被誉为"海上金矿"

一、百亿"海上人参"静待开采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蛋白库,被誉为"海上人参"的南极磷虾,生活在地理位置孤悬的南极大陆周边海域

它们虽然体型微不足道,平均只有6厘米长、2克重,但生物量巨大,总计高达50亿吨,相当于地球上全体人类的生物量总和。

这一让人难以置信的规模得益于南极磷虾的高密度聚集习性。据观测,成年个体常常以1万~3万尾/立方米的高密度形成螺旋状的"虾团",群体范围从数十米到上千米不等,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可延伸十几乎上百米。

最壮观的一次记录中,虾群的覆盖面积达到450平方公里,水深200米,重量估计超过200万吨

而复杂的食物链使南极磷虾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它们直接以单细胞浮游生物为食,继而成为鲸鱼、海豹、企鹅等高等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正因如此,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对生态平衡产生了潜在的不确定影响。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地球上的这些生物转瞬即逝,却从未离开过寒冷的南冰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们才首次进入人类的视野,不久便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虾战"。各国纷纷派出远洋渔船开采这一新发现的宝贵资源,1980年代曾一度出现激烈的争夺式捕捞

时至今日,每年理论上可开采的磷虾达1亿吨,但全球实际年均捕捞量不足50万吨。这一差距充分显示了资源的巨大潜力。

挪威凭借技术和船队规模的优势,目前控制了逾半的全球磷虾产量,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悄然崛起,2009年正式将南极磷虾列入国家战略资源目录

除了数量优势,南极磷虾的另一大卖点在于其极佳的肉质。相比其他海域,南极洋流为这片海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也形成了天然的隔绝带,使南极磷虾几乎零污染。

它那富含蛋白质的干净肉质,堪称是海洋食品中的极品。展望未来,随着磷虾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新的力量正在加入争夺战

产业格局或将面临深刻的变革,而百亿只"海上人参"的命运,也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人类智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二、中国远洋渔业巨头冲向南极

中国的远洋渔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渔船装备和捕捞技术不断完善,产量稳步提升。在南极磷虾这一战略资源上,中国渔业正预示着一个崛起赢家的姿态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近海渔场出现衰退,渔获量大幅下降。迫于无奈,中国渔业须向远海延伸探索

当时中国的远洋渔船主要依靠改装而来,设备老旧,生产效率低下。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国渔业长期举步维艰。

直到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深蓝号"渔船横空出世,这标志着中国渔业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深蓝号"采用桁杆泵吸等先进捕捞技术,加工和运载能力大幅提高,与挪威高端捕虾船不相上下。该船一举结束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的技术垄断,使中国渔业在南极区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政府为远洋渔业提供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该产业,在技术研发、船舶建造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

在行业管理方面,也建立了严密的渔船监控和渔获物监管体系。这些举措为中国渔业的突飞猛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体系的完善,中国渔业也日益重视保护意识。捕捞作业需要遵守严格的季节性禁渔期和区域限制,确保南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中国渔业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减少了渔具遗失和误捕问题。这些成果使中国渔业在国际社会的声誉日渐上升。

在南极地区建立的多个国际保护区也限制了各国的渔业活动范围,这有助于资源的保护。中国支持并积极参与到这些区域性渔业管理机制中,展示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也是中国渔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

展望未来,随着"深蓝号"全面投入使用,中国远洋渔业有望在南极磷虾的争夺中成为最大赢家

中国政府为该行业提供政策支持,也必将推动中国渔业稳步发展。当然,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摆在中国渔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渔业必须接受国际监督,保证其发展过程中不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只有这样,中国渔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领军者。

三、南极磷虾捕捞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南极洲所产的磷虾,体型小但数量极其丰富,是全球主要的磷虾来源之一。其中,聚居于罗斯海及周边海域的种群数量可观,成为多个国家开展商业捕捞的重要目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极磷虾的年产量稳步上升,已由最初的数万吨增长至如今的60余万吨,市场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这既满足了全球市场的需求,也给相关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具体而言,南极磷虾业为就业岗位的增加作出了突出贡献。大量渔民、船员得以在磷虾捕捞加工环节中就业

陆地加工、流通、出口等后续产业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繁荣与发展。这些变化对南极洲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大规模的商业捕捞活动也对这一脆弱的极地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统计数据显示,南极磷虾所处的食物链底层,是企鹅、海豹、鲸鱼等高层动物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如果局部海域发生过度捕捞,很容易影响到这些捕食者的觅食与生存

目前商业捕捞所采用的各类网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误捕的问题。鱼类、乌贼以及海洋哺乳动物被人为因素误杀的新闻时有所闻。这无疑会破坏南极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该海域生态平衡

基于上述担忧,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始重视起这一问题。他们制定了多项政策,限制磷虾捕捞的数量与区域,闭塞了一些动物繁殖地附近水域。

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商业开发的合理性,也使我们在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

结语

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在科学监测的指导下实现南极磷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不仅关系到渔业本身的发展,也关乎我们整个地球村的美好家园。

中国捕捞南极磷虾事关国计民生,需要审慎权衡。我们应敦促相关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总允许捕捞量机制,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南极生态平衡。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我们是否能找到兼顾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平衡点,还有待观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