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贯制办学,一体化育人,课程如何构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贯制办学,一体化育人,课程如何构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6/11/32188153_1146896352.shtml

近年来,多学段一贯制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一贯制办学模式。近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颁布实施,为迈向2035更高水平的育人模式,提出推动教育“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为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进行顶层制度安排,构建贯通式育人体系将成为提升国家教育创新效能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

一体化设计:办学优势的体现

一体化设计,是在顶层设计中将一至九年级(或一到十二年级)作为一个育人整体,通盘考虑其教育目标、实施和评价,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各构成部分进行系统设计,使之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素养形成。

从横向来看,“一体”是系统化治理,包括学校制度建设,德、智、体、美、劳等课程设置与整合,各类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组织评价、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从纵向来看,“一体”是阶梯式衔接,以九年一贯(十二年一贯)总目标为导向,有梯度地设计每个年级的教育内容、实施与评价具体项目,使之形成层层递进的套环,帮助学生在反复且逐层加深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素养的螺旋式提升。

贯通式课程:一体化育人的核心

一体化设计最核心的学校行动,就是围绕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段进阶、纵向贯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建立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贯通式课程体系。

一贯制的课程设计,从确立一体化的课程目标开始,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或者十二年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并最终落到课程目标上,在学段、年级层面再次具体化分解,从而明确学校育人目标的具体内涵,以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和目标依据,实现学生发展目标的连贯性。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九年(十二年)时间,做好课程实施的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整合,探索建立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重点推进 5-7、8-10年级学科课程融合建设,减少重复学习、机械练习,增强课程实施的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从而实现小学与初中、初中到高中教学的自然过渡、全程衔接与无缝对接。

案例1:“双能教育”一体化课程

“为了所有发光的可能”,是对学校独具特色的“双能教育”育人理念的生动表达。这是对每一位孩子的教育承诺,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信仰。“为了所有”,是有教无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发光的可能”,是以人为本、适性扬长、发现点亮的人才观。

学校围绕“心中有光芒,眼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时代新人的课程总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段编制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做到各有侧重、各有指向、整体联通。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规律,在深度、广度、难度上逐步达到较高水平,从而实现小学阶段能力奠基、能量唤醒,初中阶段能力塑造、能量转化,高中阶段能力融合、能量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将丰富多元的课程一以贯之地进行。

一体化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连续性与关联性。课程的连续性体现在学段间的贯通,整体的向下或向上延伸设计,避免学生在不同学段的重复性学习,减少不同学段的转换适应,同时学校通过不同学段间的双能衔接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课程的关联性体现在学科间的关联,通过大单元、大概念等内容整合,并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科的一体化课程设计,也是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方式。

案例2:“思辨教育”一体化课程

基于对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成长需求的规律总结,学校梳理出了每个阶段育人过程中的核心关注维度、关注点,从而确定了各阶段的课程目标。从“思想家-思想者、梦想家-寻梦人-逐梦者、探险家-实践者-担当者”,从“乐学善言”到“博学明辨”再到“独立开阔”,学校不仅注重学生成长轨迹的向上发展,更进一步对成长目标进行了进阶性的分解设计,形成一幅学生成长地图。

以“博雅思辨”整体贯通小、初、高三个阶段,小学和中学阶段各有侧重,小学部通过博雅基础课程、美际艺术课程、天赋优能课程,全面夯实基础,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博雅思辨思维;中学部所有课堂均由校长亲自指导,用高质量学习法中的“五星网状模型”构建课堂,教给老师“七步成师学习设计模型”,以及“表征转换技术”“补缺技术”“外部记忆技术”等数十种使用实用型教学技术,让“高质量、高素养、高分数”发生在巴德美际的课堂上,全面提升学生博雅思辨素养。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博雅小学段和中学段均体现“一个核心、三大模块、多项选择”的特点,即自由思辨课程为核心,博雅基础课程为基础美际艺术课程为品牌、天赋优能课程为补充的三大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的选择、更多学习方式的选择、更多学习场景的选择、更多资源的选择、更多方向的选择。

学校通过“三段式衔接课程”为学生打造了全学段课程支持体系。

根据幼小学习需求、时间、内容、方式等差异,将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衔接作为课程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做好深入小学的心理准备;注重学生视觉专注力、听觉记忆力的培养。

根据小学与初中学科知识结构的断层点,整合学科间知识的连接基于博雅思辨的核心理念,设置基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一年级知识衔接的大概念学习,以此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协作沟通、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博雅思辨的核心理念,根据初中与高中学科知识的断层点、学科思维的提升方向、学习方式的转变方式,设置基于真实生活情景、解决真实问题的项目式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思维等高阶思维。

一贯制办学能够从更长的时间跨度为儿童青少年成长提供连续性的学习环境、系统性/贯通式的课程体系。学校落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突显一贯制的人才一体化培养优势,优化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策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