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安時給你參考的4種小練習
焦慮不安時給你參考的4種小練習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焦虑似乎成了我们无法避免的情绪体验。无论是工作压力、学业挑战,还是日常人际关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都可能引发我们的焦虑情绪。然而,焦虑并不必然是一件坏事。当学会与之共处,甚至将其转化为推动自我成长的力量时,焦虑便成为了一种促进内在力量与成熟的契机。本文将分享四种应对焦虑的小练习,帮助你调适不安与焦虑。
练习缓冲:想想现在是不是过度反应
心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在其压力理论中强调,焦虑是应对压力的自然反应,旨在激活我们的「战或逃」系统,以应对潜在的威胁。这种反应有助于我们在危险情况下快速做出反应。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许多焦虑源并非真实的生存威胁,反而是来自对未来的担忧、过度的责任感或社会压力。当我们的焦虑系统被过度启动时,便会导致身体与情绪上的疲惫。
因此,事情并不总是代表实际危险,有时只是一种过度的警告信号。因此,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
「這真的威脅到我的生存嗎?真的會對我很嚴重嗎?還是我在產生過度反應?」
帮助自己做一个初步的缓冲,若发现已经过度反应时,给自己一个稍微调整的机会。
练习正念:觉察、接纳、觉察
焦虑的第一步应对策略是觉察与接纳。正念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的创始人卡巴金(Jon Kabat-Zinn)指出,正念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与自己的情绪建立新的关系,而不是被情绪左右。当焦虑情绪出现时,试着觉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肌肉紧张,并且允许自己去感受这些感觉,而不是试图压抑它们。
研究显示,正念练习能有效降低焦虑症状,因为它帮助我们在当下保持清醒的自我觉察,而不被焦虑的想法牵制。接纳情绪而不对抗它,是减轻焦虑压力的第一步。
练习梳理自己的担忧:寻找那些你信仰的另一面信息
焦虑情绪往往伴随着负面的思维模式,如「我一定會失敗」或「事情會變得很糟」。这些自动化的负面思维被认知行为疗法称为「认知扭曲」。心理学家亚伦·贝克(Aaron Beck)提出,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解释,而非事件本身,并且这些解释容易固着于极端且负面的想象,然而若充分去讨论这些想象的认知扭曲,有机会鬆動原先相信且固著着信念。
因此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挑战这些扭曲的思维。例如,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思考「我永远也不会成功」时,可以问自己:「这真的是事实吗?有没有证据可以支持我會成功的可能性?」通过挑战与修正这些过度消极的想法,我们能逐步减少焦虑的力量,并更理性地面对问题。
练习给自己耐心:允许「自己慢慢地变好」
最终,我们需要理解,调适焦虑情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转变。根据心理学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自我接納理論,我們必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允許自己有時間去學習如何與焦慮共處。焦慮情緒可能反覆出現,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失敗,而是情緒調節的自然起伏。
接受这些过程中的不完美,允许自己有时间调适,是焦虑调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当我们能够与焦虑和平共处时,我们便能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并以更强大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焦虑就不再是我們生活中的障礙,而是促使我們更加堅韌與成熟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