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岛外卖骑手的真实生活:月入1万5需每天工作13小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岛外卖骑手的真实生活:月入1万5需每天工作13小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97344

在当今社会,外卖、快递、直播、网约车已成为许多人灵活就业的重要选择。据统计,我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已超过1.1万亿元,满街可见的外卖骑手们,他们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近日,记者深入青岛,采访了几位外卖骑手,听他们讲述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


图/视觉中国

外卖骑手的收入真相

8月21日中午,记者在崂山区丽达购物中心看到,11名皮肤黝黑的骑手正在等待接单。按说这个点应该去送单,但由于不断有新人加入,还有干暑期兼职的,导致老骑手订单量下降10%到30%。

38岁的外卖员老吕(化名)告诉记者:“以前一天跑七八个小时,一个月能挣一万出头。现在干同样的时长,也就挣七八千。”

老吕已经送外卖四年了,为了多挣钱,只能把工作时间拉长。他吐槽道:“送商超的外卖最累,特别是一包重物,有电梯还好,没电梯的话,就得一趟一趟爬楼梯。这么热的天,累得直冒汗。”

年轻骑手的生存状态

25岁的刘栋(化名)是另一位受访骑手。由于没有贷款压力,他没有那么拼命地跑。“平均一天二三百块钱,最多的一天能挣五百块钱,但这种情况一个月也就那么几天。”

刘栋在2023年年初开始送外卖,需要每天跑到50多单,才能实现月收入9000元。最近三个月,由于旅游市场的影响,他的单量才有所提高。

“前几年,使劲跑确实能月入过万,现在有点难,多数月收入在4000到7000元。”刘栋的同事告诉记者。

当然,现在也有人月入过万,甚至到了1万5,但那份付出不是所有人能承受的。“身边的大哥最多月收入一万五,一天60单左右,最高能到七八十单,起码跑13个小时,从早到晚基本不停。”说起身边能跑的老骑手,刘栋很是佩服,他们一直不停在送,等店家出餐的间隙才能吃上口饭,或者干脆买来在路上吃。

骑手们的无奈与温暖

在刘栋眼里,送外卖这行最头疼且无奈的问题之一必然是剐蹭。高峰期车多,骑手为了抢时间,很容易碰上剐蹭。有点心酸的是,骑手跌倒后的第一反应是看外卖有没有撒,是否影响正常配送。

除此之外,骑手的无奈还有很多:不是上线就有单派,不是有单就找得到地址。每天自费3元的保险成了他们眼中的兜底。为了赶时间,除了电动车,越来越多的骑手买了独轮车或双轮车。

刘栋先买了两轮车,后来为了电量能保证跑一天,又花钱换了单轮车。毕竟,在订单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多跑。

女性骑手的挑战

记者探访时遇到一位35岁的女骑手李丽(化名)。“我才干了不到半年,已经想打退堂鼓了。”李丽告诉记者,没送外卖之前,她觉得这行特别简单,干了之后才深刻体会到平台规则的繁琐,以及超强的时效性。有时店家出餐慢,顾客就开始催单,自己手忙脚乱应付不过来,而且外卖行业对于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她有点吃不消了。

行业的正能量

近年来,社会对于外卖骑手工作时效的包容度提高了,记者采访了解到,投诉订单比前两年明显减少,就算是遇到特殊情况,只要跟顾客好好沟通,基本上能圆满解决。

再就是外卖骑手之间也是互帮互助。“你帮我带去6楼,一会儿,我帮你把楼下的咖啡一块取了。”这是记者探访时听到的温暖的对话。

未来的思考

夜深人静,外卖小哥结束一天的奔波,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行能干多久呢?”刘栋也是如此。“外卖骑手就是一个过渡行业,估计谁也不想送一辈子外卖。”

刘栋的社交很少,不跑单时就是在家休息睡觉。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很容易迷失自我。他不甘心,想尝试自媒体方向,也拍过短视频,无奈流量太低。

采访中,多数骑手表示,送外卖虽然辛苦,好在能挣到一些钱,以后想再谋出路,去学一门技术。

“我知道的很多小路,导航并不知道。每逢送餐,当我拐进捷径,导航就会陷入提醒:您已偏离路线,您已偏离路线。直到我再次进入导航范围,和导航统一。这多像一些真理,被少数人践行。总有一些不被认可的路,要自己去走。”

本文原文来自半岛都市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