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10大弟子,你知道都有谁吗?
孔子的10大弟子,你知道都有谁吗?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的弟子遍布天下,其中最杰出的十位被称为“孔门十哲”。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成就卓著,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楷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回:德行之首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岁。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学问渊博,品格高尚,以德行著称,被后人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可惜英年早逝,四十一岁就离开了人世。
闵损:孝道典范
闵损,字子骞,鲁国人,比孔子小十五岁。他以孝道超群闻名于世。出身贫寒,母亲早亡,后母偏袒自己的孩子,常常虐待闵子骞,但他却为了爱护异母弟弟,甘愿受苦,终于感动后母以及家人。他的故事,也被收录在《二十四孝》之中。
冉耕:端直正派
冉耕,字伯牛,鲁国人,比孔子小七岁。他为人端直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门弟子中,他的学养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孔子周游列国时,他始终跟随左右,可在返回鲁国后,染上恶疾,从此一病不起。
冉雍:德才兼备
冉雍,字仲弓,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冉雍出身贫贱,但却沉默厚重,为人仁义,德行修养很高,而又气量宽宏。他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之后的第三年,就当上了鲁国权臣季氏家族的总管。但因为季氏听不进他的劝谏,在为官三个月后,就辞去工作,继续追随孔子了。
冉求:政事才能
冉求,字子有,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冉求善于政事,具有出色的经济管理才能,鲁国的季康子曾经聘他为宰臣,改革田赋,以增加税收。孔子斥责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虽然孔子这么严厉地批评冉求,但却丝毫不影响冉求对老师的感情,依旧尊敬和热爱着老师。他们之间的师生之情,确实让人感动。
仲由:忠义豪爽
仲由,字子路,鲁国人,比孔子小九岁。仲由出身贫寒,事亲至孝,曾经自己饮水吃野菜,为父母到百里之外去背米。他生性豪爽粗犷,为人耿直,武艺高强,他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经常批评他,但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师生感情。仲由一生忠于孔子,是孔子最亲近、最著名的弟子之一。可惜他在六十岁的时候,卫国发生宫廷政变,子路冒死去援救子悝,在战斗中冠缨被击断了,他不忘孔子“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新结好缨带时,别敌方砍成肉酱。
宰我:能言善辩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宰予天资聪颖,足智多谋,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他和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常常派他出使各国。
有一次宰予白天睡觉,被孔子狠骂了一顿,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尽管孔子经常批评宰予,但他还是对孔子无限钦佩。后来他到齐国做临淄大夫,因参与田常弑君的事件而被杀。
端木赐:才华出众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口才很好,善于雄辩,学绩优异,修养丰厚,不但在政治外交方面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也非常高超。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孔门弟子中是无人企及的。他是孔门中把学习和行动结合最好的一位,他的名声和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他的老师孔子。
孔子死后,他与同窗弟子一起为孔子守孝三年,然后又独自守墓三年,他们的师生之情,真的是胜过父子。
言偃:文学之才
言偃,字子游,吴国常熟人,比孔子小四十五岁。言偃才华出众,是孔门文学科的高足。他善于识人,曾经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贯彻实践了孔子有关礼乐之治的教导,还发现了一位非常有才干却不投技巧的人——澹台灭明。
言偃学成后回到南方,为江南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南方夫子”。
卜商:学识渊博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他性格勇武,学识渊博,曾经做过鲁国的莒父宰。孔子去世后,他到魏国讲学,李悝、吴起、魏文侯都成为他的弟子。
孔门弟子中有著作传世的,以卜商为最多,相传《论语》就是他和冉雍合作编撰而成的。他在传播儒家学说方面,形成了独立的夏氏一派,成为孔门弟子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位重要人物。
每当看到孔子与弟子间的这些事迹,想到他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就非常感动,心生仰慕,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为我们中华文化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们永远都是我们中华儿女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