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八纮一宇塔”:一座见证侵华罪行的“和平之塔”
揭秘日本“八纮一宇塔”:一座见证侵华罪行的“和平之塔”
在日本宫崎县,矗立着一座名为“八纮一宇塔”的建筑,它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与罪行。这座塔不仅由日本儿童参与建造,更使用了从中国、朝鲜等国掠夺而来的石料,其中来自中国的石料多达196块,每一块都铭刻着日军侵华的铁证。战后,这座象征军国主义的塔被改名为“和平之塔”,但其罪恶的历史无法抹去。
“八纮一宇”:统一世界的野心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成为国内的精神权威,政治地位日益提升。神武天皇曾用“掩八纮而为宇”来形容自己的建国理想,这句话流传至近代。1925年,日本学者田中智学创造出了“八纮一宇”这个词,将其释义为“统一世界”。
侵略战争中的“八纮一宇塔”
1937年,正值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宫崎县知事相川胜六提议建造“八纮一宇塔”,以彰显天皇“万世一系”的理念。这座塔于次年开始建造,选址在九州的宫崎县,因为这里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且“八纮台”丘陵是神武天皇率军东征的起点。
以儿童之手,筑军国之塔
“八纮一宇塔”的建造者是以日本儿童为主体的“祖国振兴队”,约有6万人参与。同时,相川胜六还要求在外征战的陆军为建塔提供石料,具体要求是每个军或师团交上来两块石头,一块来自司令部附近,另一块则尽量取自最前线。
石料中的罪证
“八纮一宇塔”最终由1789块大小材质都不一样的石块组成,其中372块从国外掠夺而来,包括中国、朝鲜等国。最大的受害国是中国,共有196块石料来自中国大陆,包括“满洲国奉天市”“南京明故宫”“汉口黄鹤楼”等地。
塔的象征意义
塔高36.4米,在当时的日本算是最高的建筑。塔上的“八纮一宇”四个字,由裕仁天皇的亲弟所题。从外观上看,它似日本神道祭祀中使用的御币,寓意“洗净全世界”。塔内装饰则更加露骨,如“民族和谐图”中,象征和谐的女神背后雕刻着士兵和轰炸机,意味着日本心目中的和平是要靠战争和压迫来获取的。
战后的命运
1945年日本战败后,美军入驻日本,要求全国范围内不得出现军国主义相关的东西。宫崎县政府将塔身上的“八纮一宇”四个大字去除,并将其改名为“和平之塔”。然而,1960年,宫崎县观光协会会长岩切章太郎等人又悄悄恢复了原名,并将其列入宫崎县观光路线中,将其释义为“全世界亲睦如同一家”。
历史的见证
1999年,宫崎电视台制作纪录片《石头的证言——和平之塔的真实》,揭露了该塔的真实面目。时至今日,从我国掠夺走的石头仍留在塔身之上,它们有的是名山上历经千年风雨的石头,有的是古建筑物的一部分,不知何时才能回归祖国的怀抱。但它们的存在,也是对日本侵略历史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