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三分钟丨中试平台“小试牛刀”如何“大显身手”?
湾区三分钟丨中试平台“小试牛刀”如何“大显身手”?
中试平台作为连接科研与市场的关键环节,正在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进程。从广州沥滘净水厂的生物除臭技术到佛山南海区的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污水处理厂变身城市公园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沥滘净水厂通过生物除臭技术实现了污水处理工厂向公园的转型,中试平台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生物除臭技术团队在肇庆的90公里外开展中试试验,确保生产工艺、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和技术标准的可行性。
中试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市场化
中试平台不仅满足了不同企业对技术验证的共性需求,甚至因中试平台的落户,而产生了相关产业链的新集聚。中试平台提升了机器人产品市场化的效率,为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佛山是广东制造业大市之一,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这家位于佛山南海区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与应用中试平台,是一个专门针对机器人产品、核心零部件及应用工艺进行质量检测、研发试验、中试检测、故障分析的试验服务平台。记者发现,在这里,中试平台不仅满足了不同企业对技术验证的共性需求,甚至因中试平台的落户,而产生了相关产业链的新集聚。中试平台提升了机器人产品市场化的效率,为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遵循市场规律建设中试平台
实现科研与市场需求正循环
科研机构更加注重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而企业则追求产品贴近市场需求快速实现转化。如何既遵循市场规律,又能充分激活技术活力,让实验室里的成果“不止于试验”,进而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中试平台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直面市场,不仅意味着能汲取更多来自市场的“灵感”,更意味要承受来自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对于企业而言,实现颠覆性的创新,就要有前所未有的勇气。
敢于勇闯无人区,不仅要拥有试错的底气,更在于能有“试一试”的机会。
从小试牛刀到大显身手,今天,中试平台牵起了科研与市场“最后一公里”。一些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先进技术和应用创意,在中试平台找到“小切口”开展验证,进而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了呵护萌发于大湾区的创新之火,广东开放市场让新质生产力自由驰骋的同时,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广东正在摸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的“新质”转化之路。不断由实验室产出的成果,正快速投入,在市场上泛起阵阵涟漪。
企业懂得如何敏锐洞察市场机会,但是要跨越从车间到市场的惊险的“最后一公里”,却急需有人搭把手提供应用场景。这时候,中试平台就衔接起了实验室和市场的关键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