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
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政府补助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方法,包括总额法和净额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政府补助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政府给予特定企业的经济补助,是一种政策倾斜或损失补偿的表现,是一种非互惠的交易,能够形成企业的收益。
政府补助的形式包括:财政拨款、政策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有两种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一次或分次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所补偿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
2023年10月11日, A公司收到政府拨付的400万元财政拨款,要求用于购买某科研设备;并规定若有结余,留归A公司自行支配。2023年11月11日,A公司购入设备(假设不需安装),实际成本为390万元,使用寿命为10年,无净残值。不考虑相关税费。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 2023年10月11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4000000
贷:递延收益 4000000
2023年11月11日,购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3900000
贷:银行存款 3900000
- 按照总额法:
假设该固定资产以及政府补助形成的递延收益,均按照直线法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摊销,自2023年12月起,每月月末的账务处理如下:
固定资产每月计提折旧金额:390÷10÷12=3.25(万元)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32500
贷:累计折旧 32500
借:递延收益 32500
贷:其他收益 32500
- 按照净额法:
2023年11月11日,购入固定资产时,同时进行下列账务处理。
借:递延收益 4000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0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
- B公司生产一种先进的科技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B公司的这种产品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然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的70%返还给B公司。2023年2月,B公司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100万元。2023年3月,B公司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额70万元。B公司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额的会计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00000
贷:其他收益 700000
- C企业为一家储备粮企业,2023年安际粮食储备量为60000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门按照C企业的实际储备量给予其78元/吨的粮食保管费补贴,每个季度初支付。C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 2023年1月,C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补贴款时。
收到的补贴款 :78x60000 =4680000(元)
借:银行存款 4680000
贷:递延收益 4680000
- 2023年3月31日,C企业第一季度实际发生保管费150万元。
①按照总额法计算后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 1500000
贷:其他收益 1500000
②按照净额法计算后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 1500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1500000
作为享受政府补助的企业来说,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一类政府补助业务应当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去核算。
通常情况下,对同类或类似政府补助业务只能选用一种方法,同时,企业对该业务应当一贯地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对某些补助只能采用一种方法,例如,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即征即退只能采用总额法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