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先生》深度解析:没懂的看这篇文章,大量细节隐藏重要伏笔
《红毯先生》深度解析:没懂的看这篇文章,大量细节隐藏重要伏笔
《红毯先生》由宁浩执导,刘德华主演,是一部深度剖析娱乐圈生态的电影。影片通过丰富的细节和隐喻,展现了明星生活的多个层面,同时也揭示了电影产业的诸多现实问题。本文将从主创团队、剧情细节、人物刻画、讽刺寓意等多个维度,对这部电影进行深度解析。
《红毯先生》海报
主创团队:宁浩与刘德华的联手
《红毯先生》由宁浩执导,这必然与坏猴子影业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年来,坏猴子影业的成绩有目共睹,旗下导演们创作了许多热门作品,如《我不是药神》等。宁浩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拼盘式单元电影后,便较少以导演身份出现,多数以监制身份参与创作。为了保持对电影行业的参与度,宁浩亲自执导了这部《红毯先生》。
宁浩与徐峥在影视圈里一直是深度捆绑
宁浩与徐峥在影视圈里一直是深度捆绑,从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两人就建立了导演与演员的合作关系,如今更是成为合作伙伴。宁浩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几十年,虽然对影视领域流行元素的判断仍在探索中,但坏猴子影业还是推出了一些以现实为原型的讽刺题材电影,如《二手杰作》和《红毯先生》。
剧情细节:丰富的隐喻与伏笔
电影中安排了大量的细节来对应剧情。比如开篇就是量尺寸铺红毯,台阶也是要一步一步来铺,这是在讲娱乐圈的生存标准,路要一步步走。接着是主角出场,刘伟驰从一个高压氧舱里坐起来,连矿泉水瓶都被挤压变形了,这是暗示着明星演员这个职业处于时刻的高压之下。
当刘伟驰站起来后,院内的大树倒了一棵。结局里,他虽然已经红了40多年,但还是因为虐马事件被拉下神坛,最终成为了那棵倒下去的树。开头一场戏,基本把整个故事的全部内容都交代清楚了。
明星生态:刘德华的隐喻
刘德华饰演的刘伟驰,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不仅仅只是在讲这个角色而已,其实也代表了许多明星的现状。为了保证身材,每天都需要定时运动,靠手机来提醒自律。镜头之下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会择机擦汗。面对女粉丝跑出来蹭合影,被冲撞但还要表现得风平浪静,不能失了风度。
车里放有大量的现金,因为有时候转账和移动支付会留下记录,做起事来没那么方便。资方举办的PARTY上也会表演小魔术,即便人前风光可幕后仍然是大佬们的“小丑”。生活技能严重退化,换到内地开车时习惯不同,适应速度也并不快。在小酒店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能把整个地方都搞短路,全场停电。
大部分事情都由多位助理完成,从大到小分工明确。家人的生日不记得,大概率不是因为忙,而是并不在意。对拿奖包装自己有执念,为了战胜竞争对手里的假想敌,甚至突然选了并不适合自己的戏路。明星的任何改变,几乎都是带有特殊目的,否则为什么不待在舒适圈去赚钱呢?
来回腾挪海报的摆放形式,也是暗示娱乐圈的番位之争。为了增加评审印象分,表示“电影需要故事,电影节也需要故事”,还拿了小李子的《荒野猎人》出来做比。为表示敬业,专门安排不用替身自己上骑马戏,摔下来也要翻个跟头。圈子里有各种漂亮的异性诱惑,否则你看Summer在刘伟驰面前穿着露腿又随性,甚至还隔着门洗澡,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还能干什么。即便最终未能成功的深度接触,但本来的意图就是释放欲望。
提到年龄的时候,甚至说自己拍喜剧时对方还没出生,年龄差在娱乐圈的男女关系里根本就不是事儿。给异性发信息,尽量用语音(事后可以甩锅),千万别用文字(容易被截图)。看起来很敬业,能跑到猪棚里去拍实景当素材和灵感,但为了确认Summer换戒指的情况,可以随便放导演的鸽子,整个剧组都怒气冲天,严重耽误拍摄进度。
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关注娱乐圈的事情上,电视里更大的新闻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种种情节,暗讽的味道都很浓厚。
结局寓意:时代的困境
时代变了。扫地机器人能自己清扫,手提行李箱会自动跟踪,服务员变成了机器人,汽车可以自动驾驶。不紧跟时势,就会被淘汰。刘伟驰在演员这个行业里干了40年,也红了那么久,他一直都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拼搏。直到有一天,外面的世界一点点变了。他措手不及,跟不上这样的巨变。
刘伟驰在初次与Summer见面时,对方是D站给他拍短视频的导演。两个人的对话,始终不在一个频道上。观念的代沟,认知的差异。尽管他俩在情感上有过纠葛,但最终分道扬镳的本质还是思想上的差异性太大。
在意识到自己不能逃避必须面对的时候,刘伟驰找Summer帮他发布一条视频。寻找那个被他砸玻璃和剐蹭的车主。但Summer没有做,并直接拒绝了他。她觉得事情最好的方式是用时间冲淡,或者旁人自行遗忘,而不是反复去强调。但刘伟驰的核心思想,始终都是去解决。
在虐马事件出现后,也是一样的问题。一个行业里,轻松有轻松的过法,但刘伟驰没有选择那条路。这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主角,但刘伟驰这个人物的身上有许多值得去细品的东西。本身骑马的戏是可以用替身的,但刘伟驰为了凸显自己的敬业,以过去理解的拼搏视角去拍摄并发布了一段摔马戏。结果遭到热爱动物的网友一顿炮轰,他们认为人与马应该平等,这等虐马事件反映了明星人品。
集体声讨,登上热搜。为了回应这件事,刘伟驰接受了访问,之前的内容都有提词器,说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演戏之中。然而,当提词器显示END之前,主持人就打断了他的道歉,似乎是在强迫他从心而发来作表态。尽管已经说了对不起,并且表示会捐钱,但这都不是刘伟驰真正的想法。最后只能无奈留下一句“我知道我讲的事情,大家可能真的不懂”。
未知全貌,人只能用片面去评价。一系列的风波之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资方撤资,评委说他们尊重动物的生命,对这部戏的评奖彻底SAY NO。刘伟驰代言几乎全丢,幕后团队忙到飞起,甚至聘请了专业的公关团队来度过危机。不得不说,路子真的很对。她们坐在刘伟驰面前,用极快的语速讲述着“解决办法”。新瓜代替旧瓜,收养小马,拍和猪一起的视频。
互联网这边,她们的确是专业的。但这个专业,对刘伟驰而言完全是鸡同鸭讲。就像他在酒店对着机器人,对方并没有回应他想要沟通和对话的诉求。此时的刘伟驰想要的是清白,是证明自己在网友眼中无罪的清白,而不是单纯的躲过去。他强调的,是那句多方之间不同想法的矛盾处境——“你们在证明自己的能力,网民在刷存在感,而我想证明清白”。
大家都想着如何避过去,而他依旧想着如何解决。坦白讲,叶秋臣很不喜欢这部电影里的这个设定,就是“越努力越是错”的结论。好像只要刘伟驰躺平和听话,不去追逐奖项去拍摔马戏,不去体验真实农村生活,不去坚持自己而是完全顺从时代,就能过得很好一样。尽管事实可能如此,但这样的核心主题真的很颓。
在大家讨论解决办法之际,刘伟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出手打了人。团队的人也受不了了,大家纷纷表态离开。此时,猪从房间跑了出来。就像麻烦一样,一旦跑出来就再也抓不回去了。这是一场荒诞又滑稽的戏,猪从高空坠落,S了。此处暗示虐马事件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麻烦只能是越来越严重。猪摔碎的痕迹很快被清洗并抹掉了,假马还摆放在片场,拍戏的衣服永远留在了酒店,他们终究都只是工具而已。
还好编剧没有给刘伟驰写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最起码身边还有值得信任的经纪人。在经纪人的抱怨之下,“从来不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终于走进了刘伟驰的脑子。他懂得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向儿子也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过去什么都是别人错,自己对。刘伟驰有过很多不应该的行为。人生不应该逃,特殊的情况也不应该笑,所以他撕了那些不合时宜的海报。
最后,他在家里养了匹黑马,还把行车记录仪送给家人当礼物。虽然年纪大了也固执久了,接受新兴事物真的很困难,但刘伟驰还是尝试着踩上了那辆电动平衡车。从开始的笨手笨脚,到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然后,就越来越熟悉。这个结局,其实与老一辈电影人的选择是相同的。只能适应时代,不能去改变时代。最终,总会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有人说,《红毯先生》没有结局。有人说,他们没看懂这个结局。笼统地说,这部电影是宁浩和刘德华等老一辈电影人的时代之问。导演在戏中戏里说,这部片子讲的是“沟通与偏见”。一开始,林浩说的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沟通”,那是消极的。片中将他们的困惑讲得很清楚,为什么曾经认为对的事情到了如今却走不通了。也明确表明他们现在找到了看似自洽的方式,就是适应这个时代。然而他也只能提出问题,并陷入了拧巴的纠结。结局中给出了一个他们认为暂时可行的方案,那就是尝试着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走一步再看一步。最后的答案,电影里那句台词能够解释——如果实在走不通,就体面地退出。对于这个时代之问,他们也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去参考。
缺点与反思
《红毯先生》这部电影,风格其实并不适合春节档,想拍一种另类的喜剧,弄不好黑色幽默就会尴尬,和礼貌本身没太大关系。前半段还是节奏比较稳的,后半段大概是创作核心思想也有些混乱,所以出现了一些偏离的情况,感觉比较荒唐。戏里拍的不是大家日常里会接触到的事情,也许仅仅可以引起小部分同业工作者的共鸣,大众无法感同身受。大部分情节几乎没有BGM,非常考验观影人的耐心,容易令人犯困。故事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因为创作者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让观众自己来归纳总结就显得有些吃力了。最讽刺的,是这一场闹剧已经收尾。但娱乐圈还是那个样子,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