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5种调料的使用技巧,让你的厨艺更上一层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掌握15种调料的使用技巧,让你的厨艺更上一层楼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PNO2D1055680CI.html
想要提升烹饪水平,掌握各种调料的使用技巧是关键。本文总结了15种常用调料的使用方法和保存技巧,从葱油到料酒,从生姜到豆瓣酱,让你在厨房中游刃有余,轻松做出美味佳肴。
1. 葱油
葱油是提升菜品风味的重要调料。制作葱油时,建议将小葱、大葱的葱白和洋葱按3:2的比例与食用油一起炸制。炸好后捞出葱段,将热葱油浇在葱花上即可。
2. 生姜
保存生姜有以下两种方法:
- 将未清洗的整块生姜用沙子埋起来,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可保存一年以上。
- 切开的生姜切面沾盐,放在阴凉通风处,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3. 大蒜
大蒜是制作凉拌菜的重要调料。保存大蒜的方法是:
- 将食盐和花椒混合均匀,装入布袋或塑料袋中,并在袋上扎几个小孔。
- 将大蒜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加入装有食盐花椒的袋子,扎紧袋口,放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4. 酱油
选购酱油时应注意:
- 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酱油,风味更佳。
- 优先选择高盐稀态发酵的酱油,发酵时间越长,香气越浓。
- 检查瓶底沉积物,沉积物越少越好。
5. 食盐
烹饪时,建议在最后调味阶段再放盐,这样既能保证盐不会破坏其他味道,又能减少碘元素的挥发,同时避免菜品过咸。
6. 鸡精和味精
合理使用鸡精和味精可以让菜品更美味:
- 味精应在出锅前加入,用于凉拌菜时需先溶解。
- 避免在高温下使用味精。
7. 醋
醋在烹饪中有多种用途:
- 可以去腻增香,对控制血糖有益。
- 炒菜时放醋可以减少辣味。
- 炖牛羊肉时加醋可以让肉更快变熟。
- 选购时应选择酿造食醋,醋酸含量越高越好。
8. 豆瓣酱
豆瓣酱是制作红烧鱼等菜品的重要调料。只需在煎好的鱼中加入葱、姜、醋、料酒和两勺豆瓣酱,无需其他调料,即可做出美味的红烧鱼。
9. 芝麻酱
芝麻酱是优质的补钙食材,可以直接作为蘸料使用,适合搭配火锅、凉面和凉拌菜等。
10. 蚝油
蚝油具有鲜美的蚝香,适合烹制多种菜品:
- 可用于蚝油牛肉、蚝油生菜、蚝油荷兰豆等。
- 也可调拌各种面食、涮海鲜等。
- 开封后需冷藏保存,由于含盐量较高,使用时需减少盐的用量。
11. 花椒与麻椒
花椒和麻椒可以增加菜肴的“麻”味,也是爆香的重要调料:
- 炒菜时加入花椒可以防止油溅。
- 麻椒比花椒更麻,适合重口味的菜品。
12. 八角
八角(大料)在烹饪中应用广泛:
- 不论炒菜、炖肉还是腌菜,都需要提前放入。
- 一般一份菜放三瓣,分量多的可以放一大块。
- 冬天制作萝卜干时,加入八角可以提升风味。
13. 孜然粉
孜然粉是祛除牛羊肉腥膻异味的重要调料:
- 不仅能去除肉类的油腻,还能提升肉质的鲜美芳香。
- 去除肉类膻味异味时必不可少。
14. 白糖
白糖在烹饪中有多种用途:
- 少许白糖可以提鲜。
- 可以综合酸味,适合制作醋溜菜。
- 红烧猪蹄、红烧排骨等红烧菜需要白糖来炒糖色。
15. 料酒
使用料酒时应注意:
- 在高温下可以让食材的异味挥发,因此密闭的锅中不要加料酒。
- 素菜不需要加料酒。
- 腥味较重的鱼及肉类等去腥时,加的量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菜品整体味道。
热门推荐
店长助理的工作职责有哪些?
雍正13年8月,57岁雍正七窍流血暴毙于圆明园,死因暗藏惊天玄机
揭秘雍正之死:乾隆为何禁止议论其死因?
无为而治的哲学根源探析
婚姻VS单身:健康风险大揭秘,你的选择真的对吗?
去海滩不只是游泳?浸泡18分钟海水浴有助于帮助身体达到平衡
2025年美国移民全部分类方法详解
父母申请移民美国需要什么材料
商品房买卖合同最新版本:全面解析与法律要点
国产又黄又粗的产品靠谱吗-如何辨别质量与性价比
猫黑下巴擦不掉?别忽略了这些罪魁祸首!
篆隶楷草显蛇韵
糖友的“眩晕迷雾”:揭秘头晕背后的六大真相与应对秘籍
十种常见空调类型全解析:从家用到商用,总有一款适合你
央视曝光市场"夺命毒衣服",致癌物超标20多倍!四种方法可避雷
门口玄关摆件放什么风水好?门口玄关风水禁忌要牢记
德天跨国瀑布景区
金铲铲之战:天选福星永恩开局策略与恭喜发财技巧
投资分析师是什么
投行实务分享: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关键要点
教你12种简单实用的清洁小技巧
CPU中的NPU:AI应用的性能与效率革命
健身运动应遵守的五大原则
如何在购房时进行合理砍价?砍价的策略有哪些局限性?
导致牙齿松动的原因有哪些?该怎么治疗?
2035年前停售!欧盟决定2035年前全面停售内燃机汽车
内燃机能否在新能源时代焕发新生?转型关键点探讨
Windows PC无响应最常见的8个原因及解决办法,是等待还是关闭程序?
儿媳妇的空虚困境:如何在家庭中找到自我-家庭角色冲突与心理调适
数字化平台如何“分饰多角”,助力医院职称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