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何为“三巡” “五味”?

创作时间:
2025-03-14 10:45: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何为“三巡” “五味”?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7A061680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宴饮文化的礼仪规范,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本文将为您揭示"三巡"和"五味"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社交的重要舞台,在宴会的热闹氛围中,常能听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种说法。那么何为"三巡"和"五味"?

"三巡"一词中的"巡"最早可追溯至《左传》,其本义为"巡行"。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巡城御史"作为正七品官员,承担着巡查整座城市治安与秩序的重要职责。当时,"巡"不仅作为动词使用,还可作为量词,含有循环、轮换之意。后来,"巡行"这一概念被引申到"行酒"的情境中,形成了"酒过三巡"的说法。

所谓"酒过三巡",即指宴席上众人已轮流饮了三轮酒。例如,在宴会上,主人依次向每位宾客敬酒,宾客各饮一杯,称为一巡;接着主人再次依次敬酒,宾客各饮第二杯,称为第二巡;第三轮敬酒则为第三巡。

这里的"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数字三,而是一种概数,表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饮酒,众人已进入一定的饮酒状态,气氛逐渐热烈,酒意渐浓。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宴饮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与秩序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常常被用作虚指,表示多次或一段时间。例如"三思而行""三顾茅庐"等,均体现了"三"作为概数的文化意义。

不过,饮酒需把握适度的原则。古人曾说"酒不能超过三杯,再多就失礼了"。《礼记》中也有记载,君子饮酒,一杯时微微有些醉意,两杯时便于交谈,三杯之后就应当适可而止,以免酒后失态。

所以,"酒过三巡",既代表着社交氛围达到了圆满的程度,也暗示着饮酒应把握的合适分寸。

再来说说"菜过五味"。"五味"一般指的是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基本味道,它们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每个人的口味喜好各不相同,主人在筹备宴席时,通常会精心准备包含这五味的菜肴,力求满足每一位客人的口味需求。

同时,"五味"也象征着美食的丰富多样。无论从哪种角度理解,"菜过五味"都展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主人竭尽所能,只为让每一位客人吃得满意。

在众多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主客之间开始谈论重要事情时,往往都是在"酒过三巡,菜五味"之后。此时,气氛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过于生疏拘谨,也不会因为过早进入正题而显得突兀。

"三巡"和"五味"在无形中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推杯换盏、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在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与药行同仁或生意伙伴吃饭时,往往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才开始谈论生意上的合作、竞争等事宜,这一细节反映了大宅门里的商业往来和人情世故。

在评书《呼家将》中,庞文为了送女儿入宫,宴请黄文丙,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灵台官黄文丙即将告别回府之际,庞文才与其商议送女儿入宫之事,以图报仇并恢复官职。

而在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与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时,鲁智深听到了金翠莲父女的遭遇,进而引出了他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推动了整个情节的发展。

俗话说"酒局见天下,酒过三巡见态度,酒局结束现真身"。在这一方小小的酒桌之上,这些看似简单的习俗,在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满座皆故人
谈笑酌新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