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计实验报告
分光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分光计
目的要求
-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
- 掌握分光计的调节要求、方法和使用规范
- 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
- 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 用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仪器用具
3号仪器: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平面反射镜、毛玻璃
实验原理
1. 测定玻璃三棱镜的顶角
当三棱镜主载面与仪器转轴垂直时,由光路图可知,当入射光沿垂直AB、AC方向入射时,其夹角。故顶角。为消除偏心差提高精度,我们读两次数,则有:
2. 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单色光(钠黄光)照射顶角为A的三棱镜,入射角为i,经两次折射后以Φ角射出。则根据下页图,由折射定律我们有:
其中no为空气折射率,可近似为1;n为玻璃折射率。
由r和r’的几何关系得到:
掠入射时,因此我们有折射率的公式:
3. 用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如图所示,光线经三棱镜折射产生偏向角,当光路关于棱镜中截面对称时,δ最小,为δm,设顶角A,空气折射率为。
则:
实验内容
1. 调光路
a) 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旋转望远镜目镜可使分划瓣上“”刻线清晰。调节镜筒可使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在分划板上成像清晰。此时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b) 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转轴。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及望远镜仰角调节螺钉,最终使平面镜转动180°前后反射回来的“+”都与“”刻线上面的那个“+”重合。调节时可先使平面镜与三个螺钉中的两个的连线共面,调节第三个螺钉,完成后将平面镜转90°再次调节,此时不应再动望远镜的仰角螺丝。
c) 调节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粗调平行光管使其与望远镜共轴,对准光源后再细调,使狭缝的像清晰并与“”刻线中的竖线平行。
d) 调节平行光管仰角螺丝使狭缝的像在目镜中关于中线对称。则平行光管光轴与转轴垂直。
2. 测三棱镜顶角
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使其一侧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调节载物台平面使棱镜面反射回来的“+”与“”刻线上的上面那个“+”重合。再转动载物台至另一镜面同样调节。反复调节使“+”始终落与“”刻线的上面那个“+”。读出两次望远镜垂直于镜面时的刻度。
3. 掠入射法测玻璃折射率
目测使光源光线与棱镜一面平行。在光源前加毛玻璃得到单色扩展光源。旋转望远镜观察折射光,当刻线与折射光明暗分界线重合时记录刻度值。再使望远镜垂直棱镜寻找法线刻度值。
4. 测最小偏向角
将平行光管对准光源,望远镜与平行光管位置关于棱镜对称。从目镜观察折射光,旋转棱镜对观察折射光在目镜中的移动,当其向一边移动达到极值时固定棱镜,再旋转望远镜使期中“” 刻线中线对准折射光。记录此时刻度值。保持平行光管不动,旋转望远镜直接观察平行光,记录刻度值。
实验数据
1. 三棱镜顶角A
三棱镜顶角A测量数据
其中的值由公式得到。由于刻度盘有时绕过的方向不同,有时测得的是A有时是,由计算得:
2. 掠入射法测得的折射率n
掠入射法测得的折射率n数据
代入公式,计算得玻璃折射率:
3. 最小偏向角法测得的折射率n
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n数据
代入公式,计算得玻璃折射率:
分析与讨论
虽然实验课本里一再强调光路的平行对实验的影响多么多么重要,但是在真的动手做起来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多少人真的那么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每个分项目都要重新调节一次光路的平行,可见实际上是没有一次为真正平行的,而只是某个侧面上接近平行而已。另外第三号实验仪器的位置不太好,在寻找明暗分界线的时候是一种折磨,最后竟然还要走到桌子缝里才能看到。
实验目的
着重训练分光计的调整技术和技巧,并用它来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和最小偏向角,计算出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1)分光计的调节原理。(此项在实验的步骤中,针对每一步详细说明。)
2)测折射率原理:
实验要求:调整要求:①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当i=i时,δ为最小,此时
设棱镜材料折射率为n,则
故
由此可知,要求得棱镜材料折射率n,必须测出其顶角A和最小偏向角。
②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
③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一起公共轴。
④调节动作要轻柔,锁紧螺钉锁住即可。
⑤狭缝宽度1mm左右为宜。
实验器材
分光计、三棱镜、水银灯光源、双面平行面镜。
实验步骤
调整分光计:
(1) 调整望远镜:
a目镜调焦:清楚的看到分划板刻度线。
b调整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分划板调到物镜焦平面上。
c调整望远镜光轴垂直主轴:当镜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时,反射象落在上十字线中心,平面镜旋转180°后,另一镜面的反射象仍落在原处。
(2) 调整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垂直仪器主轴:将被照明的狭缝调到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上,物镜将出射平行光。使三棱镜光学侧面垂直望远镜光轴。
(1)调整载物台的上下台面大致平行,将棱镜放到平台上,是镜三边与台下三螺钉的连线所成三边互相垂直。
(2)接通目镜照明光源,遮住从平行光管来的光,转动载物台,在望远镜中观察从侧面AC和AB返回的十字象,只调节台下三螺钉,使其反射象都落在上十子线处。测量顶角A:转动游标盘,使棱镜AC正对望远镜记下游标1的读数和游标2的读数。再转动游标盘,再使AB面正对望远镜,记下游标1的读数和游标2的读数。同一游标两次读数误差或,即是载物台转过的角度,而是A角的补角,A=。重复操作两次,记下数据。
测量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
(1)平行光管狭缝对准前方水银灯。
(2)把载物台及望远镜转至(1)处,找出水银灯光谱。
(3)转动载物台,使谱线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移动,望远镜跟踪谱线运动,直到谱线开始逆转为止,固定载物台。谱线对准分划板。
(4)记下读数和转至(2),记下读数和,有
原始数据如下:
1.顶角的测量及处理:
综上观之,显然取时,其在平均值两侧波动较小,取得的更符合“真值”。且其标准差
经带入,解得:
16″。
取置信概率为0.95时,查表得: t=4.30。
因为用刻度盘及游标盘测量角度时,最大允差属于均匀分布, 所以
B类不确定度
1′/
35″。
且
由于 A=,
可得:
59°56′50″。
所以
1′37″
2.最小偏向角的测量及处理:
测量次数为一次。
=51°19′00″
B类不确定度
1′/
35″。
即
=35″
所以,根据合成公式
=0.0003
=0.0002
则
=0.0013
59°56′50″
=51°19′00″
=1.6520
综上
n=1.6520
0.0013 p=0.95
实验结论
通过两次实验,对分光计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调整技术,对数据的处理更加熟练,同时完成了物理量的测量与数据处理任务,并求出三棱镜的折射率 n=1.6520
0.0013 ,p=0.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