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路上的“拦路虎”——孕期胆囊结石应该如何治疗?
怀孕路上的“拦路虎”——孕期胆囊结石应该如何治疗?
怀孕期间,许多女性可能会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胆结石。孕期胆结石不仅会给准妈妈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那么,孕期为什么会得胆结石?出现症状时应该如何治疗?又该如何预防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怀孕意味着一位小生命即将诞生,大部分母亲怀胎十月,都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比如孕吐、头晕、腰痛等等。为了补充胎儿营养,每天都在“补”,殊不知,这样却很容易给母体带来另一种伤痛——胆结石。
孕期为什么会出现胆结石?
- 怀孕本身就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重要诱因。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胆囊及胆道平滑肌松弛,使胆囊排空缓慢,胆汁淤积;
- 雌激素使胆囊粘膜吸收水分能力下降,影响胆囊浓缩功能;
- 孕期胆汁中胆固醇成分增多,胆汁酸盐及磷脂分泌减少,容易形成胆结石。
- 同时,很多孕妇都会在孕期进食大量鱼、肉等高脂饮食,这些都是诱发胆囊结石甚至胆囊炎的高危因素。
孕期胆结石会有哪些症状?
- 右、中上腹的持续性剧烈疼痛,特别在脂餐饮食后疼痛发作或加重,可伴有右肩部及背部的放射性疼痛
- 伴恶心和呕吐
- 伴发热或寒战
- 皮肤或巩膜黄染
- 当出现胆道梗阻时会出现陶土色的大便
孕期胆结石如何治疗?
保守治疗:
如果孕妈妈暂时没有什么症状,可以先观察,不用做任何的治疗,注意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宝宝顺利出生后,再处理结石的问题。
药物治疗:
如果炎症引发了腹痛等症状,主要以解痉止痛类、抗感染类药物治疗为主,孕妇胆结石症状发作时不能滥用和乱用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妇用药有许多禁忌,治疗不当易致流产、胎儿畸形,最好由外科医生和产科医生联合会诊用药。
手术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孕妇病情恶化,或出现胆囊积脓、胆囊周围脓肿、胆囊穿孔等则应尽快采取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胆结石?
- 保持健康的体重
怀孕期间,不少孕妈妈容易在“大补”的情况下长胖,而肥胖是女性患上胆结石的主要风险之一。但是怀孕期间更不宜节食,或者吃减肥餐,所以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
- 高纤维饮食
纤维太少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适当提高高纤维素饮食比例,有助于胆囊和宝宝保持健康。
- 选择正确的脂肪
单不饱和脂肪和ω-3脂肪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比如说牛油果、橄榄油、鱼油、鱼肉等等,而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促进胆囊结石形成。避免食用大量高脂高蛋白饮食、动物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 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血糖,管理好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通常甘油三酯水平也高,这两种情况都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温馨提示
如果孕前就明确了胆结石的诊断,一定要先处理结石再考虑备孕,避免在孕期导致胆囊结石进展,诱发胆囊炎。但当怀孕遇见胆囊结石时,也不要恐慌,及时到正规医院,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