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水字演变: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千年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3-17 10:39: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水字演变: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千年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ced.newdu.com/n1603.html

汉字“水”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部首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现代汉字,“水”字的形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与“水”相关的“淼”、“浩”、“湫”等字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水”是个部首字。“水”的古文字均象水流动的形状。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顺序写作“、、、、、、”。因水可测平,故《说文》称:“水,准也。”表示水大无边际的字有“淼”。《说文》:“淼,大水也。从三水。”是以三为多,水多则大的会意字。隶书(汉《白石神君碑》等)写作“、”。

“浩”也是表述水大的字。《说文》引《唐书》:“洪水浩浩”。古玺文、小篆写作“、”。左边形符是“水”(氵),右边声符是“告”,属形声字。以“水”作部首的字很多,如加声符“秋”成“湫”。《说文》:“湫,隘。下也。一曰:有湫水,在周地……。从水,湫声。”意思是地势低下,一个叫“湫水”(河)的地方。

图为“象形字书画”造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