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一印象如何让我们难以做出最佳决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一印象如何让我们难以做出最佳决策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00724

最近发表在《动机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最初的印象能够对我们的决策产生持久的影响,甚至在面对更好的选择时,我们仍然可能坚持最初较差的选择。正如研究人员所发现的那样,当人们对某一选择形成早期偏好时,常常会忽视更有价值的替代选项,而是坚持最初的选择。

以前的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更频繁地寻求有回报的结果,而不是无回报的结果。这种倾向使得他们形成的经验带有偏差,从而导致对自己的选择产生错误认知。这项新研究显示,人们对奖励性结果的偏好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经验倾向,使他们在面对更好的替代选项时,仍然坚持较差的选择。

乌得勒支大学的助理教授克里斯·哈里斯(Chris Harris)是这篇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他提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明明有很多机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但仍然会固守错误的信念,比如刻板印象或迷信。”

“我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证据信息本身就带有偏见。除了研究认知和动机过程,我们还必须考察人们有哪些证据可以利用。之前的实验证明,只要人们遇到足够多的积极结果,初始偏见就会在多次试验中持续存在。”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对这一发现的稳健性很感兴趣。我们想了解,即使替代方案实际上更好,对一个选项的偏见是否会持续存在?结果表明,确实如此。换句话说,即使我们反复做了很多次选择,即使替代方案更好,我们仍然可能继续错误地认为我们有最好的选择。我相信,这项研究对刻板印象为何如此普遍具有启示意义。”


图源:《盗梦空间》

哈里斯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两项实验。

在第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想要探究初始偏见如何影响决策,即使客观上有更好的选择。他们通过在线平台 Prolific Academic 招募了 100 名参与者。

实验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阶段,目的是建立初始偏见。参与者会看到A和B两个袋子,他们可以从中抽取黄色或蓝色的球。其中一种颜色会获得分数,而另一种颜色则会失去分数。在这两个袋子中,一个袋子(经常使用的选项)会比另一个袋子出现的次数更多,尽管它获得奖励的几率略低(经常使用的选项为 75%,而不经常使用的选项为 80%)。这种实验设置的目的在于诱导参与者选择经常性选项。

诱导阶段结束后,参与者进入估计阶段。在这一阶段,参与者需要根据诱导阶段的经验指出他们认为哪个袋子更有可能获得奖励。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确认诱导是否成功。

在随后的自由采样阶段,参与者可以在 83 次试验中自由选择两个袋子。他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积分,因为这些积分可以在之后转化为金钱奖励。

研究人员随后查看了参与者的选择,看他们是坚持选择有偏差的选项,还是选择那些客观上更好的选项。

最后,在第四个阶段中,研究人员再次要求参与者根据他们在自由采样阶段的经验来估计每个袋子的奖励概率。

研究显示,在实验开始时,参与者对经常出现但奖励较低的选项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在整个自由选择阶段,这种偏好一直存在,即使备选方案的奖励概率实际上更高。数据显示,偏好选择带来的频繁积极结果强化了最初的偏好,导致了持续的次优选择模式。

有趣的是,参与者实际上存在两种情况。那些偏向于“经常选择的选项”的人会继续更频繁地选择它,而没有这种初始偏差的参与者更有可能调整他们的选择,转向更好的选项。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测试了增加两个选项之间奖励差异是否能帮助参与者更容易克服初始偏好。他们再次招募了100名参与者,使用与第一项实验类似的方法,但做了一些调整。

实验2的诱导阶段采用了更极端的奖励分布。在67%的试验中,经常出现的选项产生了积极结果,而在80%的试验中,不经常出现的选项产生了积极结果。这样设定是为了使更好的选项更加明显,并测试参与者是否能更有效地克服他们的初始偏好。

诱导阶段结束后,参与者再次进入估计阶段,表明自己对两个袋子奖励概率的看法。随后是自由采样阶段,参与者在 83 次试验中在两个袋子中做出选择,以获得最大分数。最后阶段要求参与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重新评估奖励概率。

实验 2 的结果表明,虽然奖励概率的明显差异确实帮助一些参与者调整了他们的选择,但初始偏差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没有表现出初始偏好偏差的参与者能够更有效地转向更好的选择,甚至超过了概率匹配基线,说明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客观上更好的选项。

然而,那些一开始就偏向于经常选择但奖励较低选项的人,需要更长时间调整,且往往无法做出最佳选择。尽管奖励差异增大,但频繁出现的初始偏好仍导致许多参与者无法做出最优选择。

哈里斯表示:第二个实验最让我惊讶。参与者最终知道哪个选项更好,但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一点。我本来以为这件事的结果会更加显而易见——要么他们不知道,要么他们能很快就知道。

这两个实验都强调了初始偏好对决策的强大影响。实验1表明,即使是轻微的初始偏好也会导致持续的次优选择,频繁的正面结果会强化这种选择。实验2显示,增加选项之间奖励差异能帮助一些参与者克服偏好,但不足以帮助所有人。


图源:《盗梦空间》

哈里斯解释说,选择最好的选项(比如最好的彩票、镇上最好的三明治店,或是一起出去玩的朋友)通常意味着你会更多地了解这个选项,但对其他备选项的了解却不足。换句话说,如果你总是和同一群人交往,你会减少与其他群体互动的机会,结果就是你很难发现其他群体是否也同样有趣,甚至可能更有趣。

“我们的选择会影响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从而影响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如果你觉得目前的选择还不错,你可能会接受一个次优的决定。这时,偶尔去看看其他替代方案可能对你的帮助更大。”

哈里斯指出,受控实验环境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现实世界决策的复杂性。在现实世界中,社会影响、情绪和环境背景等多种外部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研究的短期性也没有考虑到持续偏见的长期后果。

“最明显的一点是,两项实验都仅限于100次试验,”哈里斯解释说。“我们认为这是相当长的时间,但在现实生活中,你有多少机会做出同样的决定100次呢?”

研究表明,鼓励人们探索而非一味利用现有选项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减轻次优选择的持续存在,从而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过程。

哈里斯认为,许多偏见的根源在于人们积累的证据,这些偏见甚至在心理过程发挥作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与环境的结构有关,比如我们更有可能遇到多数群体的人,而不是少数群体的人,但也与我们的行为如何造成或维持偏见的证据分布有关。我想了解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如何进行干预。”

“当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迅速选择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案。探索其他选择可能代价高昂,因为我们必须投入时间、精力或金钱,或者因为选择了次优选项,我们就放弃了潜在的更好选择。例如,如果你第一次约会不顺利,你很可能不想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多次的约会了。”

“但与此同时,这也会导致我们过早下结论,尤其是当你的选择看起来很有希望时。如果你只想挑选一个像样的选择,那可能没问题,”哈里斯继续说道。“但是,如果你想要最好的选择,那么有时候多看看备选方案可能是更优解。”

最后,我想给大家推荐《判断与决策中的取样》这本书。这本书很好地概述了目前关于经验决策的研究和理论,我的研究也属于这个大框架内。


图源:《盗梦空间》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Harris, C., Aarts, H., Fiedler, K., & Custers, R. (2023). Missing out by pursuing rewarding outcomes: Why initial biases can lead to persistent suboptimal choices. Motivation Science.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