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孩子规划职业生涯
怎样帮孩子规划职业生涯
随着湖北新高考政策的施行,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中学生职业规划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爱好、潜力和长处,又该怎样着力培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职业规划的核心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到哪里去?"。在真正明白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制订出自己的人生计划,并能够把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结合起来,长期计划为目标,短期计划为阶段,由此出发,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了解孩子的关键要素
充分了解孩子是家长帮助孩子规划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家长应该从孩子的价值观、兴趣、能力和性格等四个方面入手,详细、客观地分析孩子的个性,掌握第一手资料,给孩子一定的建议和支持。
价值观:每个人的观点、立场、方法、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不同事物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在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进而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就出现了不同的未来。
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情感,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之一。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
能力:职业因工作性质、内容和环境的不同,对人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而还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占优势的能力,将兴趣与能力进行结合,有研究表明,从事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效率会高很多。
性格:性格也是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职业需要由相应的性格的人来承担,与自己性格相适应的职业做起来会更加游刃有余。
家长的具体工作
中学生职业规划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家长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确立理想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和基础的职业技能。
引导孩子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有意识地锻炼其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等能力。
鼓励孩子与相同职业理想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各种与职业目标有关的信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以后步入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人际关系圈做好铺垫。
家长应充分整合、利用既有资源,为孩子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鼓励孩子参加与职业目标有关的学校社团,并尽力提供帮助。
具体指导孩子选择专业,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学校。
动态规划与持续探索
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慢慢明确自己的目标。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建立目标,树立信心,但它不是万能的,只是走向成功的辅助手段,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共同协商,借助双方的智慧和经验达成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