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笼包技术配方工艺《配方仅供参考》
小笼包技术配方工艺《配方仅供参考》
小笼包,作为中国传统点心的代表之一,以其皮薄馅嫩、汁多味美而闻名。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各地形成了独特的风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笼包的制作配方和工艺,让您在家也能制作出美味的小笼包。
配方
包子面
- 水:280克
- 面粉:500克
- 酵母:5克
- 白糖:5克
泡打粉与面粉混合(当面扑用)
- 泡打粉:1克
- 面粉:10克
秘制菜肉馅
- 猪肥肉:300克
- 猪瘦肉:200克
- 包菜:700克
- 金杯鸡粉:10克
- 鸡精:10克
- 盐:10克
- 鹤鑫源油脂香精:1克
- 鹤鑫源大白油:五滴
- 老抽(调色):适量
- 水:100克
- 油:100克
- 姜汁:5克
- 白糖:5克
制作步骤
用料
面体:
面粉:500克
水:250克
油:10克
白砂糖:10克
干酵母:2.5克
泡打粉:2克
肉馅:
去皮五花肉(3肥7瘦)/前腿肉:350克
葱末:25克
姜末:5克
盐:1克
料酒:5克
生抽:15克
老抽:5克
蚝油:15克
鸡精:3克
甜面酱:15克
五香粉:2克
白胡椒粉:2克
芝麻油:15克
食用油:15克
鸡汤/老母鸡味的浓汤宝(选加):100ml
步骤
浓汤宝➕100ml开水化开晾凉备用(没有浓汤宝可以用鸡汤)
这个主要是提鲜
都没有或者不想加可以忽略这步五花肉/前腿肉➕姜片➕葱白放入绞肉机
搅成带有颗粒的肉馅
考虑到有些家里可能没有准备电子秤
所以我按勺子的比例也写了一份
料汁提前准备好 这样不会手忙脚乱
1勺料酒➕1勺甜面酱➕半勺盐➕2勺生抽➕1勺老抽➕1勺蚝油➕1勺鸡精➕1勺白胡椒粉➕1勺五香粉锅里倒入15克食用油 油热后转小火
倒入酱汁炒香倒入一半肉沫翻炒均匀
分3次加入肉馅中
同时分三次加鸡汤/浓汤宝
每加一次用筷子顺时针搅拌直至吸收
没有鸡汤/浓汤宝可以忽略这步这是第二次加的
这是第三次加的
加入芝麻油拌匀搅好的肉馅表面是没有水的 是蓬蓬的状态就对了 把筷子插在肉馅中尝一下咸淡 调味没问题就盖上保鲜膜冰箱冷藏半小时
冷藏过程中肉会进味更好吃
没耐心的可以忽略快包之前 加葱花拌匀
自发面粉版:
自发面粉加40℃的温水搅拌均匀
普通面粉版:
面粉➕水➕油➕白砂糖➕干酵母➕泡打粉混合成面团
有厨师机的可以开3档揉4分钟厨师机揉成光滑的面团
发酵箱里放一碗热水
温度28℃ 湿度70%醒发1个小时
发至2倍大即可排气搓条
分成每个25g的小剂子擀成周边包中间厚的包子皮
包入馅料放入发酵箱
28℃醒发30分钟水开上锅蒸15分钟就👌🏻了
超级好吃一口一个
配上一杯豆浆 开启美好一天
水煎包:
❶平底不粘锅里倒油
❷放入小笼包
❸开小火炕至底部微焦
❹加入没过包子一半的清水转大火
❺待水快烧完的时候开盖转小火
❻包子放入盘中撒上白芝麻和葱花
❼调一个包子酱汁:辣椒油➕醋
小笼包的历史渊源
小笼包的历史可上溯至北宋,尚有类似的“灌汤包子”流传到今天。现代形式的小笼包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常州府,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鲜、南京味清、无锡味甜、苏州味美,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传扬。
据民俗专家可考证历史记录记载近代小笼包真正成形的起源于近代江南常州府,而小笼包这个种类本身则是衣冠南渡时在江南承传的中原美食之一的汤包(及灌包)在经过了江南地区当地制作改进而来,普遍认为现代小笼包与北宋时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汤包子”有着传承上的渊源关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灌汤包子系出同门,千百年来传承一直没有断绝,并在各地得到了创新和发扬。
常州万华茶楼在清代道光年间的“加蟹小笼馒头”,上海南翔镇的黄明贤在1871年创制的“南翔小笼馒头”,包括清代光绪年间流行于无锡惠山秦园一带的无锡民间小笼馒头,及开封、天津等地近代创制的小笼包,都各具特色。
江南一带的常州、无锡、苏州、南京、上海、杭州、芜湖等地都有着悠久的小笼包烹饪历史,现存着不少以小笼包为特色的百年老店。
自50多年前有中国移民在西班牙经营中国餐馆开始,中国的小笼包也开始在西班牙食客中享有盛誉。西班牙语菜单上的解释是:“中心加肉的中国面包”。由于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馆或酒吧也出售类似中国小笼包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产中式夹肉面包”。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移民大量进入西班牙,中国饭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小笼包是每家饭店必备的主力食品之一。不过那时的小笼包已经不再写成“小笼包”,而是被写成“小龙”。有的写“中国小龙”,有的写“上海小龙”。对于这个“小龙包”,西班牙语的注释更绝:“加中国龙肉的小面包”。
至于是谁把“小笼包”改成了“小龙”,记者一时无法考证,由于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小龙”、“巨龙”反正说的都是中国人、中国物。有的西班牙餐馆随之进行大胆改革,干脆将“小龙包”解释成:“中国的龙面包”。于是“龙面包”这一名称也就在中西饭店里迅速走红,“龙面包”既好吃又易记,不像其他的中餐名字不易说更不易记。
2000年之后,“小龙包”又发生了变化。为纪念武打巨星李小龙对武打电影的杰出贡献,各国电视台纷纷开辟李小龙电影专题。在西班牙,印有李小龙的彩色招贴画大街小巷都能看见,西班牙小孩更是一口一个Bruce lee(李小龙),一口一个中国功夫。也就在此时,“小龙包”的含义又发生变化,有的饭店将“小龙包”解释成“武打巨星李小龙最喜欢吃的中国肉面包”。
“小龙包”的西班牙名就叫“Bruce lee”,人们点菜时对跑堂说,“我要Bruce lee”,跑堂就知道食客要的是中国的小笼包。驰名国外,闻名四海,小笼包无疑是小吃中的出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