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铸造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5年中国铸造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铸造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环节,在机床、汽车、船舶制造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深入解读中国铸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涵盖市场规模、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全球竞争格局以及国内重点企业的情况。
中国铸造产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铸造行业大多仍为手工作坊,年铸件总产量仅几十万吨。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二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带动了我国铸造行业的快速进步。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铸造行业经历了多次治理整顿和技术改造,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和铸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推广应用了热芯盒、壳芯和高压造型、冷芯盒制芯工艺等新技术,提高了铸造生产的机械化程度。21世纪以来,我国铸造行业整体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自2000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铸件生产国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2023年中国铸造产业现状
2023年我国铸造件产量达到5190万吨,其中灰铸铁铸件产量2090万吨,球墨铸铁产量1505万吨。国内市场消费量为4679万吨,其中汽车领域铸造件需求规模为1520万吨,铸管及管件需求810万吨。铸造件市场规模达到10528亿元。
上下游产业链关系
上游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提供了丰富的熔化用料,如生铁、铁合金、废钢、铝合金和铜合金等,这些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铸造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下游行业如汽车、内燃机及农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铸造产品需求的增长,还对铸件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铸造行业生产能力较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地区,主要企业有法国克鲁索、德国辛北尔康普、日本制钢所、日本铸锻钢公司、韩国斗山重工等,由于发展历史悠久,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先进,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00 年以来,受人工成本提高、下游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铸造产业进入整体性的结构调整,铸造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铸造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虽然国外先进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随着国内企业铸造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国内铸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以风电设备领域为例,目前全球风电设备铸件 80%以上产能集中在中国,剩余部分主要在欧洲和印度,产业集中度高。
中国铸造行业现状与挑战
我国的铸造件产量远超过其他国家,但单位企业平均产量低于发达国家,大量的小型铸造厂拖累了我国铸造行业的产能结构。我国铸造行业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主要企业有日月重工、山西华翔、文灿集团等。
未来发展趋势
智研咨询研究团队围绕中国铸造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重点企业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铸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各地政府、产业链关联企业、投资机构提供参考。
数据说明:
- 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3年12月(报告中非上市企业受企业信批影响,相关财务指标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报告预测区间为2024-2031年。
- 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报、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 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 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