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正定古城里的唐塔,老街老巷里的元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正定古城里的唐塔,老街老巷里的元曲

引用
1
来源
1.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2011075080/77de920802001isgo?finpagefr=p_104

刚到正定就吃了一顿荞麦饸饹,把“罩火烧”这家门店的招牌小吃一网打尽。吃的时候一饱口福,竟然把下午要游览古城这事一时抛到了脑后,吃得过饱徒添负担。还好是“水饱”。

距离小吃店不远,就是一座古塔。塔坐落在广惠寺的院子里面。一眼看去特别醒目。那塔以白色为基调。进到寺院里面近距离观赏,塔身多有龙虎狮豹象以及佛的壁塑。面对它就像面对一位雍容华贵以肥为美的唐朝妇人。据说是唐塔,被称作华塔,也叫花塔。

今天能够看到这座完整的塔,还离不开“大功功臣”赵生明。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四日那一天,一股国民党军在解放军的追击下,躲进了塔的二层楼里。赵生明率部为保护古塔,没有使用重炮强攻,仅使用轻武器围歼,不幸被敌军击中牺牲……再次仰望花塔,不仅仅感觉这座塔雍容华贵,还看到了它的世事沧桑。广惠寺里有赵生明烈士塑像一尊,供世人瞻仰。

走出广惠寺,翘脚一望,不远处有一座绿色的塔。走近看时,塔坐落在临济寺的院落当中。寺院纵深几进院落,香火缭绕,有大雄宝殿等庙堂。塔在松树的环抱当中。与刚才看到的花塔比较,色彩单一却十分靓丽精致。塔被称作澄灵塔,俗称青塔。所谓始建于唐代,实则为金代遗存。唐大中八年,义玄禅师到此做住持,传授佛法,另辟蹊径,形成临济禅学一派。并产生了一个成语“当头棒喝”。这“当头棒喝”一词,说白了,传道授业这事儿光凭教诲不行,还得适当地打一打,不打不长记性。

走出临济寺,燕赵南大街的对面是开元寺。依然有一座塔矗立在开元寺中。看那塔身土灰颜色,与西安大雁塔的造型相似。比起“花塔”和“青塔”更接地气。塔被称作须弥塔,古称雁塔,俗称砖塔。假如“花塔”是贵夫人,“青塔”是大家闺秀,这“砖塔”就是邻家少妇。开元寺中有大殿遗址,遗址基座上面竖立着许多石柱,石柱上面当年都刻有经文,现在却一个字也辨认不出。虽是遗址,林立的石柱也自成风景。寺里一尊硕大的赑屃,体量之大,居全国同类石刻之首。有一百零七吨之重。这么大的石刻坐落在寺院当中,这斤两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

沿着燕赵南大街向北去,寻找那通唐朝遗存的“风动碑”。过了一个路口也没有找到。问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的交警:“风动碑?没有听说过。前边左拐,胡同里倒是有一通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来到常山影剧院旁边的胡同口,问从一间网吧里走出来的小青年:“附近有块石碑吗?”“不知道。”

问路的工夫,抬眼一看,一座碑亭就在常山影剧院的一侧。来到跟前,碑亭里一块斑驳的石碑有一丈多高。石碑不仅建有碑亭保护,碑亭外面还围有栏杆,几乎就要触摸到了千年遗韵,却不能靠近。石碑表面损毁严重。原来“风动碑”或者“封冻碑”也是俗称。一侧今人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写明这块唐碑为“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走到这里,中午那顿“水饱”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欣赏周边街景,马路不宽,两侧栽有梧桐树。树枝繁茂。沿街房屋虽是近些年来新建,却都有仿古气息。看不到几座高楼大厦。生活在这里的人享受着古朴和安逸。抬眼就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古建筑,每条马路上几乎都有名人故居。

向东走不多远,路北的马家大院现在开辟成了元曲博物馆。几进院落,既参观了正定的老旧故居,也对产生于那个时代发源于此地的元曲钩起了些许印象。不由哼起“天净沙”小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看到“关汉卿”三个字,想起了他那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著名歌词。唐诗是大家闺秀,宋词是小家碧玉,这元曲就是朴实的村姑。这些古老民居的前身或许就是元朝时候的勾栏瓦舍。这大街小巷也曾经在元朝的统治下酝酿出悠扬的乐曲,底层文人挺起了脊梁,揭露社会黑暗,为民众疾苦发声。

前面不远就是坐落在天宁寺当中的凌霄塔了。

七律

初识花塔叹雍容,

更有澄灵曰小青。

缃绮玉环裾窈窕,

绣罗飞燕翠玲珑。

哼支古曲铜豌豆,

测把开元石卧龙。

不远红墙松掩处,

凌霄高耸在天宁。

2.15

壹点号 畅叙幽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