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为你讲解中国渔区渔船所有知识
一篇文章为你讲解中国渔区渔船所有知识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沿海主要渔场分布、主要鱼种及捕捞方式、渔业船舶分类、常见渔船作业方式、休渔时间以及渔船通讯导航设备等多个方面。
一、中国沿海主要渔场分布
中国东、南两面为海洋环绕,沿海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区,跨越四个气候带。沿海大陆架宽广,众多河流汇入。赤道海域暖流自南向北流经,与北方沿岸寒流交汇,使中国沿海形成众多渔场。
渤海、黄海渔场:资源分为地方性和洄游性两类。地方性资源栖息在河口、岛礁和浅水区,移动距离短、洄游路线不明显;洄游性资源为暖温性和暖水性种类,分布范围大、洄游距离长且路线明显。主要渔场有辽东湾渔场、滦河口渔场等多个。
东海渔场:秋季渔获种类最多,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少,各季节鱼类渔获种类数最高。主要渔场有大沙渔场、沙外渔场等多个。
南海渔场:是中国重要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渔业资源丰富,近一半中国传统渔场位于此。渔场分布广泛,涵盖多个海域和岛屿区域。主要渔场有台湾浅滩渔场、台湾南部渔场等多个。
二、中国沿海渔场主要鱼种、鱼期和捕捞方式
海域 | 鱼种 | 渔期 | 捕捞方式 | 主捕 | 兼捕 |
---|---|---|---|---|---|
渤海 | 马鲛鱼 | 4-6月 | 刺网 | 马鲛鱼(鲅鱼) | 鳀鱼、鲐鱼等 |
海蜇 | 7-8月 | 张网 | 对虾 | 斑縩、黄鲫鱼等 | |
对虾 | 9-11月 | 刺网 | 对虾 | 斑縩、黄鲫鱼等 | |
黄海 | 远东拟沙丁鱼 | 3-5月 | 围网 | 葛氏长臂虾 | 中华管鞭虾、哈氏仿对虾等 |
马鲛鱼 | 4-6月 | 刺网 | 马鲛鱼(鲅鱼) | 鳀鱼、鲐鱼等 | |
鲳鱼 | 4-7月 | 刺网 | 银鲳和燕尾鲳 | 鳀、马鲛、黄姑、鲨、梭子蟹等 | |
鹰爪虾 | 5-8月 | 桁杆拖网 | 鹰爪虾 | 管鞭虾 | |
海蜇 | 7-8月 | 桁杆拖网 | 对虾 | 斑縩、黄鲫鱼等 | |
鲐鱼 | 9月一次年1月 | 围网 | 梭子蟹 | 三疣梭子蟹 | |
东海 | 葛氏长臂虾 | 3-5月 | 桁杆拖网 | 葛氏长臂虾 | 中华管鞭虾、哈氏仿对虾等 |
鲳鱼 | 4-7月 | 刺网 | 银鲳和燕尾鲳 | 鳀、马鲛、黄姑、鲨、梭子蟹等 | |
鹰爪虾 | 5-8月 | 桁杆拖网 | 鹰爪虾 | 管鞭虾 | |
海蜇 | 7-8月 | 张网 | 日本对虾 | 中华管鞭虾 | |
哈氏仿对虾 | 10月一次年2月 | 桁杆拖网 | 哈氏仿对虾 | 鹰爪虾、葛氏长臂虾等 | |
拟对虾 | 12月一次年4月 | 桁杆拖网 | 长缝拟对虾和须赤虾 | 鲐鲹鱼 | |
南海 | 笛鲷、鸢乌贼 | 北纬12°以北南海海城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休渔 | 灯光围网 | 底层鱼类 | 金枪鱼 |
金枪鱼 | 延绳钓 | 中上层杂鱼类 | 流刺网 |
三、渔业船舶常见分类
分类方法 | 类别 | 特征 |
---|---|---|
船舶功能 | 捕捞渔船 | 用于从事海洋或淡水水域捕捞的船舶 |
水产养殖渔船 | 用于鱼、虾、贝、藻等的养殖和养殖生产管理工作的船舶 | |
渔业辅助船 | 渔获物运输船、渔业行政执法船、渔业调查船、渔业实习船 | |
休闲渔船 | 从事水上垂钓、捕捞、采集等与渔业有关的休闲游乐活动的渔业船舶 | |
船体材质 | 钢质渔船 | 以各种型钢和钢板为造船材料 |
木质渔船 | 船体主要部分由木材建成 | |
玻璃钢渔船 | 船体主要部分由玻璃纤维增强剂和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黏合剂组成 | |
钢木混合渔船 | 船体固件用钢材,外壳用木材建成 | |
钢丝网水泥渔船 | 以钢盘为固件,钢丝网做壳板捣以水泥而成 | |
其他材质渔船 | 除上述之外其他一种或几种材质建造的渔船 | |
船舶尺度 | 小型渔船 | 船长<12m |
中型渔船 | 12m≤船长<24m | |
大型渔船 | 船长≥24m | |
作业水域 | 海洋捕捞渔船 | 在海洋中进行渔业捕捞,又可分为近海渔船和远洋渔船 |
内陆捕捞渔船 | 在江河湖泊或水库等淡水水域捕捞的渔船 |
四、常见渔船及作业方式
《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的要求,国家对捕捞业实行船网工具控制,作业类型分为制网、围网、抽网、张网、钓具、耙刺、陷阱、笼壶、地拉网、敷网、抄网、掩罩等12种。这里着重介绍常见渔船及作业方式,包括拖网渔船、刺网船、围网渔船、延绳钓渔船和张网作业渔船。
1. 拖网渔船及作业方式
常见的拖网渔船
对拖作业
对拖是用两艘渔船分开相当的距离合拖一挂渔网进行捕鱼,其拖网长度可能达400~500 m,网具入水较深。在对拖的两艘渔船中,一艘为主船或头船,另一艘为副船或二船,主船的船长负责指挥。在航行拖网时,夜间可能只有一名驾驶员在值班航行,其他船员一般都在休息。在收网和放网时,夜间开启甲板照明灯,船员群集在甲板上工作。
单拖作业
单拖作业是由一艘渔船单独拖曳网具进行捕捞作业。拖网在船两舷的称尾拖,是单船拖网作业的主要形式。拖网在船一舷的称舷拖,我国渔船通常不采用。
2. 刺网渔船及作业方式
刺网渔船指利用刺网捕捞上、中、下层鱼蟹的专用渔船,包括流刺网渔船、拖刺网渔船、围刺网渔船等。刺网渔船的操作甲板面积宽敞,以便安装起网机、抖网机等设备。为防止绳、网缠绕推进器,操作甲板尽量靠近船首,以便在首部舷边起、放网。刺网由若干长方形网片连接而成,网具依靠浮子和坠子的作用将网衣直立于水中。刺网船收、放网操作通常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放网多数在偏顺风或偏顺流时进行,放网结束后,网列方向与主流成75°~90°夹角。刺网网长一般在1nmile以上,渔船始终在渔网附近守候,渔船处于无动力状态与渔网一起朝着外界风流合力的方向缓慢移动,渔网的一端与渔船船首相连,称为下风端。刺网在水中延伸的方向可以通过渔船的船首所指向的方位来判断。
3. 围网渔船及作业方式
围网渔船是从事围网作业,主要围捕中、上层水域鱼类的专用渔船。
围网作业用巨大的长带网包围鱼群。渔网上纲有浮子,下纲有坠子,几艘渔船协同作业,包括探测鱼群、灯光诱鱼、施放围网和收网围捕等阶段。
4. 延绳钓渔船及作业方式
延绳钓渔船使用数千米长的延绳钓渔具作业。该渔船在放钓、巡钓和起钓作业中需经常回转,操纵性好且有良好低速运转性能以维持微速航行。为延长出海时间,船上通常有冷藏装置,还有专用舱室存放饵料及整理、储存钓具。延绳钓渔具由干线、支线和钓钩组成,通过浮子和坠子敷设于一定水层,干线长度一般为 100 - 500m,支线长度和间距一般为 0.5 - 4m,捕鱼时从船尾放出渔具并用锚或沉石固定。
5. 张网作业方式
张网类渔具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型式多。我国大陆沿岸地貌类型和虾类、小型鱼类资源是张网存在发展的基础,多数渔船可进行张网作业。张网作业时,渔民在捕捞水域用船锚等重物将渔网在海底固定成漏斗状,利用潮流或海流张开网,鱼随急流入网,待流速变缓时渔民收集渔获,多在岛礁区、浅滩等有潮水水域进行。
五、休渔时间
六、渔船号灯号型示意图
七、渔船通讯与助航导航设备
VHF:中国沿海 L≥12m 渔船配置了 VHF,但实际使用不佳。渔船通常不保持 16 频道连续值守,很少用 VHF 与商船协调避让。大部分渔船在公共航路等水域航行时开启 16 频道,危急时才沟通,其他时间多调低音量或不应答甚至关闭。此外,VHF 通信有效性还受双方语言理解影响,商渔船即使联系上也未必能有效沟通。
渔业船舶 AIS 设备:中国沿海 L≥12m 渔船配置 B 级 AIS 设备。一些渔船有自动语音播报系统,可判断来船国籍并用相应语言播报,但在渔船密集区播报频繁、耗时长,占用 16 频道资源。渔船 AIS 设备可能关闭,目前法规仅要求 L≥24m 渔船配备供电不少于3小时的应急电源且未要求 AIS 接入,渔船锚泊休息时副机停止运行,此时仅主电源供电的 AIS 设备立即停止工作,而当应急电源耗尽时,其他设备都将停止工作,安全隐患大。
渔用 AIS 网位仪:基于船舶 AIS 设备发展,目前无统一应用标准和管理要求。
AIS 网位仪能标识网具位置,受渔民欢迎,用于流剌网等作业活动,在电子海图上为三角形标识,有一定提醒避碰作用,但与船舶 AIS 图形标识一致且部分未正确编码命名,难分辨渔船渔网,数量多时可能堵塞船舶 AIS 接收通道,部分内置渔船避碰自动语音播报系统。识别 AIS 网位仪可通过接入 AIS 的电子海图或雷达上的三角形图标标识,且不会形成雷达回波,其三角形图标标识通常排列较规则。
部分渔船的AIS网位仪名称以“NET序号+船名”的形式显示,NET 代表渔网,序号代表网具编号,如“浙普渔xx”的第1个网位仪名称为“NET1-ZHEPUYUxx”。
上述内容来自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中国沿海避让渔船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