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主旨思想是什么 作者是谁
基督山伯爵主旨思想是什么 作者是谁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44年至1846年。这部作品以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主旨思想以及作者大仲马的生平背景。
《基督山伯爵》主要内容
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的临终嘱托,为拿破仑送了一封信,却因此遭到两个嫉妒他的同事——会计员唐格拉斯和觊觎他女友梅色苔丝的弗尔南的陷害,被关入死牢。在狱中,他遇到了法里亚神甫,神甫不仅传授了他各种知识,还在临终前向他透露了一个埋藏在基督山岛上的巨大宝藏的秘密。
唐泰斯设法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他化名为基督山伯爵,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行动,报答了他的恩人,同时对三个陷害他的仇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八年后,以大银行家身份重返巴黎的基督山伯爵,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计划,让唐格拉斯、弗尔南和维尔福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最终带着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远走天涯。
《基督山伯爵》主旨思想
在小说中,大仲马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政治倾向。唐泰斯不自觉地成为忠于拿破仑事业的牺牲品,但他却没有为此而后悔;小说中的好人几乎都站在第一帝国一边,如摩雷尔船长、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维尔福的父亲努瓦蒂埃。唐泰斯站在受土耳其人奴役的希腊人一边,站在受奥地利压迫的意大利人一边。恶人则总是为波旁王室效劳,或者为资产阶级的暴虐效劳。
小说并没有提出任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基督山伯爵只能被看成是对社会黑暗发出抗议的一种力量,他既表明了一种理想,又表明了金钱腐蚀人心的力量。他用知识、矫健的身体、精湛的剑术与枪法、疾恶如仇的精神力量,还有金钱去驾驭这个使人变坏的社会。同时他又具有优异的品质,凌驾于社会之上。这虽然使他显得像神灵一样,但这种神话般的模式却能突出和反映社会的矛盾、人们的失望和从矛盾中产生的梦想。
《基督山伯爵》作者介绍
大仲马,全名亚历山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和通俗小说家。他继承了父亲反封建的传统,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制。他曾被视为拿破仑分子而受到歧视。他先后参加了1830年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和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他曾两次被迫长期流亡国外,1860年他还去意大利协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作战。
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大仲马的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