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明:中山陵何以成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传世之作? 古今融贯中西合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汪东明:中山陵何以成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传世之作? 古今融贯中西合璧
引用
中华网
1.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312/48070692_all.html
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汪东明在接受专访时介绍了中山陵的设计理念及其在中西建筑文化融合方面的独特价值。
中山陵位于南京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孙中山先生病逝后,中国发起了一场“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的建筑活动,历时60余年,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由不同类型的数百个建筑组成的“中山纪念建筑”群体。其中,安葬于南京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中山陵兴建于1926年至1931年,1929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中山陵不仅是纪念孙中山的重要场所,也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情感和精神的重要纽带。
中山陵在设计时向海内外公开征求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汇聚全球建筑师的智慧,彰显民族特色并符合现代纪念功能。最终,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的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被评为首奖。他的设计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相结合,使中山陵成为中国近现代最优秀的建筑作品之一。
中山陵各部建筑在继承中国传统形式的同时,吸收了西方先进建筑理念。整体布局沿用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轴对称的形式,但借鉴了西方墓葬建筑的处理方式,如祭堂与墓室相连的设计。建筑材料上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和花岗石等现代材料,外观则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效果和神韵。此外,中山陵周边还建有音乐台、光化亭等附属纪念建筑,同样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梁思成曾评价中山陵为“适足于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中山陵的设计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还融合了西方现代建筑技术与观念,成为新民族风格建筑的代表作。这种古今融贯、中西合璧的理念对当今的文化创新和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山陵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地标,并将继续发挥其在增进东西方文明互鉴方面的作用。
热门推荐
33层住宅有避难层吗?避难层设置及其重要性详解
歼15T配国产发动机,大量应用歼-11D技术,三型航母通用意义重大
国庆假期不停工,多处项目建设频频刷新“进度条”
未来已来!2025年AI关键趋势,抓住风口!
国家大剧院掌门人的艺术公仆心
微信账号找回图文教程:手机号失效也能找回
云南普洱茶营销策略分析:策划方案与策略研究
A股突变!大小盘股分化背后的原因找到了
量化交易入门:ASI指标的原理、优缺点及实战应用
家里的千兆网速不达标?教你几招轻松搞定!
社保又涨了!多地上调缴费基数,灵活就业人员该怎么办?
从《清平乐》看宋代审美:艺术与时代的共鸣
离婚还算直系亲属吗?——法律视角下的亲属关系解析
出货日提供了市场即将见顶的信号
开学复工焦虑多,心理隐忧如何破
深色主题的网页好处多,为什么网页设计公司的作品还是以浅色居多?
全面解析篮球赛场新神器——北健电刺激仪的深层保养效果
安哥拉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智能模型识别+集成靶向药新策略 让乙肝治愈率突破30%大关
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怎么样
三维激光扫描仪:特点、优势与应用价值全面解析
旧书新知 让文化传承与经济活力并存
制药水处理中的水处理和消毒技术
翡翠玉佩与三眼天珠:哪一款更能彰显神秘魅力与吉祥寓意
加百列大天使是谁?
中国科大实现锂电池绿色回收重大突破:一箭三雕解决三大环保难题
揭秘量子世界那个常被忽视的实验
元朝辽阔疆域:对中国统一与边疆政策的深远影响
股票回调买入的多种方法及其背后原因解析
胆红素升高怎么办?三大实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