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相似性?
良渚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相似性?
近日,“良渚·世界文明对话”文化交流与传播系列活动在希腊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聚焦良渚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中希两国文明对话开辟了新的视角。
日前,“良渚·世界文明对话”文化交流与传播系列活动在希腊举办,活动包括主题展览、交流沙龙、青年体验活动等。希中两国考古、艺术史等领域学者参加了对话活动,中国驻希腊大使肖军正也在活动现场鼓励两国青年做文明交流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民众游览良渚博物院。(图片来自中新网)
申遗成功五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已和多国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今年7月6日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当天,良渚古城遗址和西班牙托莱多古城“对话”,中国和西班牙学者就遗迹保护与城市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中国还积极开展与良渚古城遗址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举办首届“良渚论坛”,今年5月,在雅典举办了良渚文化主题展览,6月,在大曼彻斯特地区举办“何以文明·遇见良渚”2024全球巡展英国特展,9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举行“良渚一日·世界文明对话”文化交流活动。此次在希腊举办的交流活动重点是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对良渚古城与希腊古城进行对比分析,诠释古希腊文明和良渚文明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文明史和全球史研究是文明对话的基石,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学者从全球视角出发,对不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进行阐释。文明史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分析不同文明间的异同,探索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源头了解不同文明的形态和特征。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文明对亚洲东部各国文化发展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探寻希中文明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能为欧中文明对话、交流打下更好的基础。
城邦在古希腊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青铜时代,希腊就发展出了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之后的岁月里,希腊又出现了雅典、科林斯等著名城邦。这些城邦的兴衰构成了古希腊历史的主要脉络,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政治的研究也为欧洲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他将城邦政体分为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等六种,这些政体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基于这些,古希腊文明也被称为城邦文明或“城市文明”,也有欧洲文明发端于城市的说法。
古代中国也有很多著名城市,但中国城市文明起源问题却很难从文献上找到答案。中国有关古代城市的记载,多集中于西周以后,也就是周天子“封邦建国”,齐、燕等诸侯国在中国各地纷纷建城。这些城市和希腊城邦不同,并非部落自愿结合而成,而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建造。“封邦建国”也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特点,墨洛温王朝在欧洲大陆分封公爵、伯爵,这些贵族领地上也逐渐兴起了领主的城堡城市和以商业活动为主的自治城市。过去在讲述中国历史时,学界普遍强调农耕文明和大一统性质,忽视了法兰克人封建和周人封建的差异,也给人们造成西周封国是中国城市文明源头的印象。
实际上,中国城市发展并非源于一脉,良渚文明活跃于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比西周时代要早得多,且已具有早期国家形态。随着良渚古城遗址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人们开始注意到中国和欧洲一样具有多元性,还有和希腊城邦相似的城市类型。此次交流活动中,学者从考古、艺术史等角度出发,展示希中古代城市相似性和差异性,能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有更清晰了解,还能激发更多人对中国文明研究的兴趣。
除城市文明外,希腊还有很多可与中国开展共同研究的课题,古希腊文明繁荣的“古典时代”和中国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时间大致相同,这两个时代的哲学、艺术、军事、经济等领域有很多课题可开展比较研究。同时,希中两国还可更多将考古成果用于历史和文化研究,并利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与大众分享研究成果,吸引公众参与谈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