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点名《茉莉花》歌曲走出国门飘香世界升华为国宾曲
周总理点名《茉莉花》歌曲走出国门飘香世界升华为国宾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它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际舞台上也广受欢迎。这首歌曲的诞生和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努力和智慧。从一首地方民歌到国宾曲,从国内走向世界,《茉莉花》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名闻遐迩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是著名军旅作曲家,曾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先生根据他在六合县搜集的民歌《鲜花调》加工整理的。
何仿,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的何庄村,1941年初春入新四军淮南联合中学。1942年调入新四军二师下属大众剧团,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文艺战士。同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年仅14岁的何仿在采风时找到了一位艺人徐圣田。徐圣田看他是个孩子,喜欢民歌,并问他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摇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人唱,蛮好听的”。徐圣田说着就拉着琴,唱起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尔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又怕刺儿把手扎。
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民歌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而且按照徐圣田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
何仿1956年像
何仿发现这首歌曲创作上有些粗糙,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对《鲜花调》进行改编。这首歌分三段,每一段个有一种花,显得有点乱,何仿就把三种花改为一种花,那就是茉莉花,另外对一些词语进行了更改,如“奴"改为了“我”,“刺儿把手扎”改为“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修改后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从此《茉莉花》唱红了中国,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1959年前线歌舞团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歌舞团,准备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又精心排演了女生小合唱《茉莉花》。出国前,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审查节目时,肯定了这首美丽、纯真、深情、含蓄的民歌。果然,无论在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歌剧院舞台上,还是在奥地利政府大厦的广场中,《茉莉花》得到了各种肤色青年的一致好评,大家争相用多种语言传唱。“好一朵茉莉花”,从故乡六合小天地内展翅腾飞,冲向世界,飘香在天地外。
何仿像
1965年为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团长、陈毅为副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周总理亲自点名前线歌舞团随行。于是《茉莉花》又在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芬芳四溢。纪念活动结束后,苏加诺总统又特地邀请前线歌舞团到全国各地演出。为欢送先期回国的政府代表团,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举办了联欢晚会,让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茉莉花》歌声响起以后,周总理便激动地下池翩翩起舞,乐声将停时他又特地快步转到演唱这首歌曲的女声合唱队员旁边坐下,含笑着对他们深情地说,听到你们的歌声呀,我就想起苏北来了,我十二三岁由淮安出来,已经五十四年没有回苏北老家了!于是,演员们非常高兴地又重唱了一遍。周总理边鼓掌边激动而幽默地说,再唱我真要想家啦!
周总理与演员在一起
扬剧中有一个与《茉莉花》音乐大同小异的《鲜花调》,据周总理的侄女周保庄回忆:1962年,七伯(周总理)、七妈(邓颖超),带我去剧院看扬剧,“在看剧的过程中,我发现七伯对扬剧特别感兴趣,不时小声与七妈交谈着……”。笔者曾看到一张周总理与江苏省扬剧团合影照片,那天晚上演出的剧目是《百岁挂帅》。
周总理与演员在一起
扬剧的前身是洪山戏,洪山戏就在六合县的东北乡。《茉莉花》前身的《鲜花调》就是在这附近金牛山下被当年新四军14岁的小文艺兵何仿采风、收集、加工、整理得来的。全中国有几十种不同唱法的《茉莉花》,现在被大家公认为最典型的就是源于六合、仪征、扬州、江都等苏北地区以及安徽天长南部一带的老民歌《鲜花调》。1981年,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唱过,中国唱片社录制并大量发行了她的“苏州话版本”,许多听众便因此误以为《茉莉花》是苏南民歌呢!
1997年6月30午夜,香港会展中心五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演奏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2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现场演奏响。2002年3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想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仿先生于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时因肺部感染在南京不幸逝世,享85岁。何仿先生走了,我们相信《茉莉花》的芬香,将飘得更远,更广,馨香全球,但是它的根还深深地扎在苏北的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