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卫华:让阅读与写作助推学生成长
辛卫华:让阅读与写作助推学生成长
辛卫华,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省优秀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兼任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阅读:塑造文化修养的钥匙
辛卫华认为,阅读是塑造文化修养、打开诗意生活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量、阅读品位都会直接反映在其言谈举止中。即使学生将来从事理工农医类工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语文能力,其发展也会受到诸多限制。因此,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与学校担负着重要使命。
辛卫华强调,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教师必须热爱阅读。此外,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阅读活动等。在教学中,他提倡“1+X”的拓展阅读方式,即以一篇课文为切入点,延伸至阅读与其主题相关或风格相近的其他作品。
写作:培养兴趣与思辨能力
在写作教学方面,辛卫华提出了三个重要建议:
关注大多数学生:教师应更加关注写作能力一般的大多数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写作中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过程写作教学:将整个写作过程视为项目化学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与同学间的交流研讨,通过多次修改打磨高质量的文章。
培养成就感:经常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鼓励向各类平台投稿,通过发表的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关键在于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辛卫华强调,要教孩子们学会观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生活和世界,展现个人独特的感受。而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他建议通过小组讨论、自我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严密性。
中高考作文趋势分析
近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不同趋势。中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内容围绕家庭、学校和自我成长展开。而高考作文则趋于理性和思辨,要求学生从国家、社会甚至人类发展的视角审视问题。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有所变化,从宏大话题转向具体现实问题,更有利于考查考生个性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