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各艺术流派中的具象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各艺术流派中的具象背景
20世纪上半叶是艺术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期。在抽象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一些艺术家坚持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具象艺术流派。本文将为您介绍超现实主义、形而上画派、德国新客观派、神秘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起源、发展及其代表人物的作品特点。
上世纪初,艺术领域诸多的偶然与必然因素,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抽象主义的崛起。康定斯基的理论奠定了抽象主义的基础,他与蒙德里安作为抽象主义的绘画大师将思潮波及到整个西方世界。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抽象主义运动的中心从法国巴黎移至美国纽约,美国画家波洛克把抽象派推向高潮。
可以说从20世纪初期到50年代末的近半个世纪中,艺术抽象化的趋势很明显。50年代抽象艺术一度成为现代艺术的主潮。但是,艺术的风头在每一个时期都是不可能绝对地倒向一方的。一次大战以后的诸多流派中的一些人物,便是避开抽象艺术的大潮,坚持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他们眼中的事物和内心的世界,虽然其中也有些人尝试过抽象的魅力。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无论是超现实主义、形而上画派,抑或是德国新客观派,以及神秘现实主义等等,都可以作为今天我们所要谈论的新具象艺术的某些特定背景。
《鸟》布 油彩 70.5x61.6cm 1941年 杰克逊·波洛克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攻世界大战以后最先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各个领域部有所涉及。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主义,它吸收了达达反传统的美学观念以及自动性的创作手法。当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渗透在超现实主义文艺的理论和实践中,这种文艺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并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梦、潜意识相揉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这种美学观念不受理性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道德观念的束缚,它鼓励艺术家可以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和自由意识的释放。因此绘画中强调无意识的发现以及偶然的结台,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写实、象征、抽象同时并存,兼而有之。1924年超现实主义在发表了第一个宣言之后,于1925年在巴黎皮埃尔画廊举办了第一届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展览,德裔画家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意大利画家契里柯(Giorgiode Chirico,1888—1978)参加了此次展览。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1898—1967)和西班牙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加入超现实主义运动,加重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具象的砝码。用历史的眼光看,恩斯特最杰出的作品应该数《朋友们的聚会》,这幅1922年创作的绘画内容是关于巴黎的达达主义者、初期的超现实主义者和较早的艺术家们的一组画像,所有的人物都好像被安排在一个有光线的怪诞的风景里。每一个人物的边上都有编号,他把契里柯画成了一位古典主义的神像碑,而恩斯特本人则坐在杜斯托夫斯基的大腿上。恩斯特的其他作品《女人,老人,和第二花》、《皮埃塔或夜的革命》、《西里伯斯的大象》等,都存在着契里柯风格的影子。马格里特和达利,则以其谜语和梦境的怪诞画面,使超现实主义绘画特征愈发清晰。
《第31号,1950》布 混合材料 269.5x530.8cm 1950年 杰克逊·波洛克
形而上绘画的创始人契里柯在近代美术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连接了19世纪的浪漫幻想和20世纪的非理性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美术运动。契里柯的画充满了孤独、怀旧、恐惧、预感等种种幻想因素,到1919年,契里柯总结他多年的探索,形成一种成熟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获得“形而上”的称谓。形而上画派的绘画精神后来主要被超现实主义画家所继承,但另外还有一位意大利画家把契里柯的思想保存了下来,这个人就是莫兰迪(Giorgio Morandi)。在莫兰迪早期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明显地受了塞尚的影响,后来,又非常小心谨慎地试验过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但他毕生都保持了他独特的风格:画面的柔和,调子相近的色彩,以及丰富的质感。
《委任状》布 油彩 81.3x65.1cm 1965年 勒内·马格里特
“新客观”一词,最早出现在1923年,一开始它并不是一个社团的名称,而是一个展览会的名称。组织者在解释新客观的主张时说:“新客观主义名副其实地提供社会主义的风情。在充满热烈的期望后产生出来的是屈从和愤世嫉俗的情绪……愤世嫉俗与屈从乃是“新客观”的消极面,积极的一面乃是体现在作为完全客观地攫取事物的直接的现实性的热情之中。它建筑在物质基础之上,不赋予理想的色彩。”(4)也就是说,新客观现实派提倡的是用写实的手段来描绘客观现实,当然他们不是以歌颂的形式,而是以抨击战争的创伤、腐朽的社会、失去人性的现实、大众的市侩心态为内容的。
《站在窗边的女孩》布 油彩 103x75cm 1925年 萨尔瓦多·达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混乱,一切都处在极左与极右的斗争之中,新成立的共和政府控制不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控制不住蔓延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激进的艺术家普遍站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左翼的一面,希望在混乱中能够出现一个稳定的社会。1918年社会民主革命,德国表现主义成立了十一月社,不久达达主义者也加入进来。因十一月社与法国、俄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联系,后来他们与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构成主义、至上主义和达达主义结成统一战线,为了共同的利益,暂时将分歧搁在一边。这个复杂的混合团体,被人们称作“理想的社会主义集团”,带有非常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但是,社会理想主义的共同战线没能持续多久,因为这些激进艺术家的主张不为工人所理解,相反,资本家倒对新风格发生了兴趣。1924年,德国的政治急速转向右翼,艺术家的乌托邦也就不可避免地变为悲观失望的幻想和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新客观主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它是以一种讽刺社会状态的现实主义面貌出现的。格罗兹(Georg Grosz,1893—1959)、狄克斯(Otto Dix,1891—1969)、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是“新客观”的代表人物。格罗兹的《献给奥斯卡·帕尼札》、《共和国自动装置》等,都借用了契里柯的手法和形而上画派的政治讽刺,揭露资本主义民主选举的实质:没有头脑,没有面部,只是手足残缺的机械装置。狄克斯是1923年进入“新客观”社团的,他的代表作有三联画《大城市》,他绘画的表现手法是夸张和幻想相结合的风格,具有介于现实、非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特点。贝克曼1920年曾写过这样的文字:“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心和神经暴露在受骗的人们的呼声面前,虽然我们是多余的、自我中心的,我们作为美术家而存在的唯一的正当理由还是使人们面对他们的命运的形象。”他的《夜》,表现出了那个时代无法无天的现象,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和物交杂在一起。他的作品的主要题材就是充满生命力的和处于悲惨境遇之中的人物形象,其体积感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
《弗西利亚》布 油彩 300x300cm 1974年 雷纳托·古图索
神秘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他们也喜欢把对日常生活的体验转变成奇异不可知的东西,主要画家有意大利的罗依(Roy,1880—1950)、比利时的德尔沃(Paul Delvaux)、波兰的巴尔蒂斯(Balthus Klossowski)。一般来讲,神秘现实主义也是直接来自契里柯的影响,它通过各种形象的并置,造成画面中的神秘感和不可能存在的情景。如:罗依的《一个自然的研究》、《楼梯上的危险》,德尔沃的《夜之美女》、《熟睡的维纳斯》,巴尔蒂斯的《女孩与猫》、《起居室》等等。
新现实主义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在巴黎兴起的,新现实主义的主张与美国的“新达达”相近,反对抽象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把艺术引向极端主观的境地,它提倡艺术回归到实在的世界,应该表现日常生活的环境和生活行为。参加新现实主义运动的有从事捆包的克里斯多,把人们无意识的消费行为带进美术领域的斯波利,追求创造行为自动性和偶然性的克莱因,在集积物品方面作探索的阿尔芒等等,而意大利画家古图索(Renato Guttuso)和法国画家富热隆(Andre Fougeron),是两位用具象绘画作为表现手法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古图索一直坚持现实主义道路,但反对对现实主义作机械的理解,他的作品被人们认为是当今这个时代最真实,最生动的表现。他的《耶稣受难》、《阿里亚蒂的葬礼》都非常出色,在《阿里亚蒂的葬礼》中,他把现实的场面和幻想的情景(如列宁形象的多次出现)交错在一起加以描绘。富热隆的绘画继承了法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注重形象的刻画,同时吸收了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和表现主义的激情。他的代表作《1962年2月13日的行列》、《挤奶老妇人》、《一对被处决的夫妇》等,在表现形式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