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这三个部位痛吗?可能是你的血管堵了
你身上这三个部位痛吗?可能是你的血管堵了
血管是人体血液的运输通道,一旦血管堵了,就可能出现器官缺血,引起各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因血管堵塞导致猝死的事件频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身体哪些疼痛可能与血管堵塞有关,以及如何通过7个步骤让血管保持健康。
身体这三个地方痛,说明你的血管可能堵了
一、胸痛
据统计,我国胸痛病人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6小时,有些胸痛靠硬抗往往会导致恶性后果,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如果没有及时就诊,可能会迅速危及生命。
该如何识别这种可怕的胸痛?以下有三种情况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 自我感觉疼痛剧烈,九成人的胸痛维持在胸部正中间或者左心前区。
- 大汗淋漓。
- 疼痛时间:痛感持续10~20分钟无缓解。
二、下肢活动性疼痛
没走多远腿就疼,原来走几千米都没事,突然发现走的路程越来越短,走了三五百米就腿疼。这种表现提示支配下肢的动脉出现了阻塞,建议及早治疗,防止因完全阻塞造成肢体坏死而截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可能提示血管出现问题:
- 腿脚冰凉或两条腿温度不一样;
- 腿部苍白;
- 下肢丧失感觉,甚至出现腿不能动,这些情况是急性下肢缺血的表现。
注意:如果中老年人出现经常头晕、平衡失调、走着走着往一边歪的情况,也要警惕可能是血管堵塞。
三、肢体疼痛伴肿胀
如果下肢静脉出现堵塞,产生血栓,可能会引起腿部肿胀,严重时会产生酸痛、钝痛。患侧肢体肌肉有压痛,可能提示肢体静脉阻塞,此时千万不要乱动,要紧急就医,防止发生肺动脉阻塞造成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较急性心肌梗死更易漏诊及误诊,也是长途旅行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所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防发生严重后果。
这些人群需要关注血管健康
- 年龄>45岁男性,年龄>55岁绝经后女性。
-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 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 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
- 长期吸烟、情绪抑郁、压力大、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 长期熬夜者。
- 缺乏运动的人群,血液循环不好,血管里的垃圾无法排出,逐渐在血管壁上堆积起来,最终可能导致血管堵塞。
7步让血管“强大”起来
- 合理饮食:控盐、油、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g,成人每天烹调用油25~30g,添加糖不超过25克。推荐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鱼、全谷类、纤维类、富含钾和其他矿物质的食物,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
- 合理运动:每周完成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不要久坐不动,每次运动应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5次。一般来说,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为宜。
- 控制好血糖
预防微血管病变,患者要做到定期监测血糖,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大血管病变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比如血压、血脂、是否有肥胖及吸烟、脂肪肝、蛋白尿等问题。因此,除了控糖外,降压、调脂、控制体重、抗凝也十分重要。
- 控制体重和腰围
肥胖人群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粒子浓度会比较低下,从而引起血管堵塞、动脉管壁增厚,以及血管狭窄等现象,容易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2个指标来评估自己到底算不算胖: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²)
按照我国标准,计算结果低于18.5,属于“过轻”;结果在18.5~24之间,属于正常体重;结果高于24,就属于“超重”;
若是体质指数超过28,那就达到“肥胖”的范畴了,需要尽快开始减肥。
腰围:用软尺在肚脐眼上方 1cm 处紧贴皮肤水平绕一周,成年男性腰围 ≥85cm,成年女性腰围 ≥80cm,则为超标,需要注意控制。
- 成人睡眠保证7~8小时
睡眠时间过短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
- 一年一次体检
血管方面的体检一般为血管彩超,能够初步判定血管是否发生堵塞。一年一次即可。另外,糖尿病患者,每年需做一次:眼底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血肌酐检查等,便于监测眼部、肾脏的微血管状态,预防其他并发症。
- 远离烟酒
烟酒是血管的“克星”,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因此,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还要注意远离二手烟。
健康小贴士
- 身体这三个地方痛,说明你的血管可能堵了:胸痛、下肢活动性疼痛、肢体疼痛伴肿胀。
- 7步让血管“强大”起来:
- 合理饮食:控盐、油、糖;
- 合理运动:每周完成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 控制好血糖;
- 控制体重和腰围;
- 成人睡眠保证7~8小时;
- 一年一次体检;
- 远离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