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史国良:从画坛新星到佛门行者,以丹青传情人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史国良:从画坛新星到佛门行者,以丹青传情人间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8/14/40044036_1144055060.shtml

史国良:从画坛新星到佛门行者,以丹青传情人间

在绘画风格多元的当下,史国良以独特风格在艺术家中崭露头角。其特殊的画僧身份及出家经历,深刻影响和转变了他的艺术创作。他以佛性视角捕捉生活,聚焦人性之美。受西方素描体系影响,他力求创作兼具写实性、人文性与精神性的水墨人物画,形成 “以速写融入水墨” 的独特绘画语言。他继承徐悲鸿绘画体系,凭借生动笔触、扎实速写与写生训练,成为当代写实水墨人物画代表。史国良不仅注重技法,更看重画面传达的精神,作品饱含了深厚宗教精神内涵与人文关怀。

在中国画坛有这样一位画家
他从小就痴迷绘画
17岁师从周思聪
20岁师从黄胄
22岁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
师从蒋兆和、叶浅予
是“学院派”中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名师高徒
他24岁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
25岁成为中美协会员
28岁起作品不断参加全国美展
32岁起接连出版美术专著
33岁就开创门派荣获全球最高美术奖
在中国美术史上可谓史无前例
在如此耀眼的光环之下
他毅然出国苦学西方绘画艺术
又随星云大师出家为僧15年
将中国美术史已经中断百余年的画僧一脉得以延续,成为新一代画僧载入中国美术史

史国良(法名释慧禅)
1956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国画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委会大奖”。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现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写实人物画坛的重要代表。

求学之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了水墨人物画繁荣发展。史国良出身北京普通家庭,17 岁师从周思聪、黄胄学画,在老师教导下绘画能力显著提升。此后,他凭借不懈努力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学习期间刻苦钻研,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在老师帮助、自身对艺术的学习感悟下,史国良从众多画家中崭露头角,成为国内知名画家。


学生时期的史国良


任教时期的史国良


史国良出版的美术著作

僧侣生涯

因《刻经》获奖,史国良看好国外发展而选择移居国外,本以为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在海外能够有所收获和发展,但没想到的是,外国人并不看重他的作品,这使他内心遭受巨大冲击,精神几近崩溃。

《刻经》1989 年 史国良

为寻求解脱,他向星云大师求教,在其开导下领悟到了佛法魅力,感受到佛法可疗愈内心焦灼,所以他选择了出家为僧。在15年的出家生活里,他潜心修炼佛法,同时坚持绘画。尽管遭遇诸多波折,佛法始终给予他坚持的力量。谈及出家原因,史国良说到:“其实当时就是想出家,而且这种想法不是对现实的逃避,对于我来说算是一种归属,是遵从我内心想法的一个决定”。


出家时期的史国良

史国良与星云大师

十五年的出家生活磨练了他的心智,开阔了他的眼界,这段经历带给他的不仅是心灵上的升华,更是对史国良的绘画创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史国良多次前往西藏采风写生,足迹遍布西藏各地。他目睹藏族人民前往拉萨朝拜的场景,与藏民共同生活。在此期间,神秘而伟大的藏族文化启发了他,藏民的纯真质朴也深深打动了他。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态度、质朴的行为、坚定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让史国良看到生活的希望与永恒追求。作为出家僧人,史国良以独特艺术眼光关注普通人生活,将对西藏的热爱融入画笔,用一幅幅优秀作品,展现出他对藏族文化的深深热爱与向往。

落叶归根

古代的画僧主要喜爱用笔去描绘山水、花鸟、菩萨,其目的是在于锻炼修为,史国良作为一名画僧,他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虽然他尝试用绘画来解释佛法,但是他认为绘画对于宗教与人的关系,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表达人性美的方面,然而这在佛门中被认为是过于沉重和世俗的烟火。因此,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还俗。史国良说过:“我即使要做一名画僧,也不会完全的照搬和模仿前人的绘画,主要是我也模仿不了他们的精神内涵,更不会有触及心灵的感受存在”。

《吮指头的小喇嘛》1995年 史国良

以往画僧们作画主要讲究的是自娱自乐,他们是以书画的方式来配合自己的生活并提升自己的修行,并不需要负担所谓的社会责任。他们作画一般表达的是一种深刻悠远的境界,平静而又深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仿佛追随画中的人遨游于高山秀水之间。然而与之不同的是,史国良的作品色彩太过于明亮和艳丽,又非常写实,画面透露着满满的人情味和世俗味,但是作为出家人的身心应该处在三界之外,不应该存在于世俗之中,因此作出的画一般要文雅干净,不能带有许多人性的味道。但史国良这样说过,“我是一位出世的僧人,又是一位避世的画者,我持诵经文,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群可敬的供养人,所以选择手中画笔为他们立传,他们的喜怒哀乐、幸福遭遇,都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对于史国良来说,或许还俗是他内心的正确选择,他想将这种艺术感悟继续以绘画的方式展现给大众。

在当代众多艺术家中,史国良这位画家的身份和经历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相比而言较为特殊,出家前的艺术风格主要是处于一个传承阶段,绘画语言较为规矩和保守,出家后的作品具有了很明显的突破性,他的绘画作品以厚重独特的笔墨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往往能更加真实地表达出情感的宣泄与释放。正如史国良所说:“绘画可以使人领悟道理,在审美的进程中也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懊恼,以领略佛的深层境界”。

笔墨的书写性表达

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史国良认为继承传统的笔墨技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熟练掌握了素描技法之后,便可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因为写实水墨人物画是中西两个体系的结合,既需要强调笔墨的书写性表达,又需要强调人物的造型,史国良是将这两者结合的比较成功的一位写实水墨人物画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包含了笔墨的书法韵味,同时还糅合了西方的造型和透视等方法,形成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浓墨与淡墨相结合

在中国画创作里,墨与笔同等重要。史国良作画常用油烟墨,他倡导研墨,认为其更适合人物画,能让画面更具层次感与厚重感。墨色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水的把控极为关键,不同程度的水对纸的渗透效果,决定着能否用水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笔的速度和力度也会影响墨效,如 “以淡破浓”“以浓破淡” 。线条的使用能丰富画面,线条疏密可形成灰色效果,尤其在多人物画面中,要注重整体协调性,不可因细节忽略全局。积墨方面,史国良画单人时少用,画多人组合时常在人物间积墨,形成不规则形状。淡墨以透明水印呈现,淡墨间相互依存、对比,又与浓墨、空白呼应融合,营造出黑、白、灰的画面效果。

“以速写融入水墨”

史国良是画速写的大师,早期他受过学院派严格的写生训练,曾画过大量的速写人物,这也是他艺术风格的特征之一,他就是这样一个努力攀登写实水墨人物画艺术高峰的人。

史国良的艺术创作都是以人文主义为主旋律,画自己熟悉的生活,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提倡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要打好基本功,一手抓造型,一手传统,大量画速写并与水墨进行有机结合。史国良认为速写本身只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它与完整的艺术作品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史国良在采访中说过:“我们要把速写手法转换成水墨,二者如何才能更加协调,取决于你的速写是否能为水墨服务,从而达成一个彼此相契合的点,这是一个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让光影素描变成线型素描,用线来塑造三维的空间和物体”。

对于水墨人物画家来说,速写不只是为了创作积攒素材,同时还要加强对笔墨的运用和研究,这样才能将速写以水墨画的方式转换成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正如史国良先生所言:“一个焦点透视、一个三点透视;一个立体的、一个平面的;一个主观的、一个客观的;一个具象的、一个意象的。这些矛盾要给它结合起来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史国良艺术作品聚焦生活与人性,这与他的出家经历紧密相关。区别于以往出家人多画神佛、宗教内容,他主要描绘人与宗教的关系,且以人为主,作为内心灵魂寄托。出家经历让他能用宏观视角对比思考出家前的世界,使作品蕴含平静祥和氛围。与其他画家不同,他的作品反映单纯人性美,传递精神内涵。史国良认为出家是一种启发,未改变其本质,他强调对生活保持仁爱,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他视人性之美为世间最平凡、单纯的美。身为中国画僧当代传人,他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作品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与情感价值。

更多作品欣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