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评(上)|夜间睡眠时间短、血脂异常对甲状腺疾病有何影响?
月旦评(上)|夜间睡眠时间短、血脂异常对甲状腺疾病有何影响?
研究一:夜间睡眠时间短与甲状腺结节相关
文章来源:Postgrad Med.
影响因子:4.379
第一作者:Yuerong Yan
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 Guang Dong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tabolic Diseases.
背景:睡眠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睡眠状态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
方法:共有 2414 名年龄 ≥18 岁的甲状腺功能正常受试者参与了这项基于社区的调查。受试者自我报告睡眠状态,并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研究人员应用多元 logistic 分析校正混杂因素。
结果:每晚睡眠<5 小时、5 - 8 小时和>8 小时受试者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分别为 57.79%(115/199)、44.19%(833/1885)、42.73%(141/330)(P = 0.001),每晚睡眠<5 小时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明显高于每晚睡眠 5 - 8 小时者(57.79% vs. 44.19%,P = 0.001)或每晚睡眠>8 小时者(57.79% vs. 42.73%,P<0.001)。然而,在每晚睡眠>8 小时和 5-8 小时受试者间未得到相似结果(42.73% vs. 44.19%,P = 0.621)。多元 logistic 分析显示,与每晚睡眠>8 小时者相比,每晚睡眠<5 小时者与甲状腺结节发生显著相关 [比值比(OR)1.643, 95% 可信区间(CI)1.084-2.490, P = 0.019];然而,与每晚睡眠 5 - 8 小时者相比,每晚睡眠<5 小时者与甲状腺结节发生无关(OR 1.294, 95% CI 0.918-1.824, P = 0.141)。同样,在多元 logistic 分析中,每天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白天午睡习惯与甲状腺结节发生均无显著相关(均 P>0.05)。
结论:在该社区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间短与甲状腺结节有关,建议对这些个体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
专家点评: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睡眠障碍变得越来越普遍。据报道,大约 1/3 的成年人患有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不足。在中国失眠率已增至 27% 至 34%。睡眠障碍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高血压、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癌症。另一方面,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发生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例如压力过大及长期焦虑或抑郁等都可以导致甲状腺结节。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轮岗夜班工人的甲状腺结节比白班工人更常见。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有甲状腺结节的人群比没有甲状腺结节的人群有更多的睡眠障碍。这些发现表明睡眠障碍可能与甲状腺结节有关。然而,既往回顾性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前瞻性研究中未调整混杂因素。因此,该研究纳入 2414 名年龄 ≥18 岁的甲状腺功能正常受试者,受试者自我报告睡眠状态,并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通过基于大规模社区的数据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来探讨睡眠状态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夜间睡眠时间短与甲状腺结节显著相关。在夜间睡眠时间短的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比例明显较高。白天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或白天小睡习惯与甲状腺结节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关注睡眠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注意对夜间睡眠不足的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了解睡眠状态,并深入探讨其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有望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达到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研究二:血清碘与甲状腺功能障碍关系
文章来源:Biol Trace Elem Res.
影响因子:4.081
第一作者:Tingting Xu
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背景:成人血清碘(SIC)与甲状腺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最终纳入 1320 名受试者,研究人员收集受试者的基本人口统计信息、血液和随机尿液样本,以确定血清学指标和碘营养状况。
结果:尿碘(UIC)/尿肌酐(UCr)、UIC、SIC 的中位数 [四分位距(IQR)] 分别为 138.1(91.1,207.6)μg/g、155.8(94.5,211.1)μg/L、70.6(59.8,83.9)μg/L,UIC/UCr 和 SIC 的 90% 参考范围分别为 66.5 ~ 349.8 mg/g、49.3 ~ 97.1 μg/L。SIC 与 UIC、UIC/UCr 呈正相关。女性受试者显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受试者(P = 0.02, P = 0.002)。在男性受试者中,SIC 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97.1 μg/L)者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 [比值比(OR)= 4.46, 95% CI: 1.29, 12.8] 和显性甲状腺功能减退(OR = 5.59, 95% CI: 1.88, 6.42)的风险较高。在女性受试者中,低于 SIC 下限参考值(49.3 μg/L)者出现显性甲状腺功能减退(OR = 2.18, 95% CI: 1.10, 4.06)、TgAb 阳性(OR = 1.97, 95% CI: 1.15, 3.32)和 TPOAb 阳性(OR = 2.48, 95% CI: 1.41, 4.26)的风险较高。
结论:血清碘可作为评价碘营养状况和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指标。较高的血清碘浓度与男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增加有关;较低的血清碘浓度与女性显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gAb 和 TPOAb 阳性风险增加有关。
专家点评: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过量碘或碘缺乏会使人体碘平衡失调,导致血清碘水平异常,最终导致甲状腺功能失调,引发甲状腺疾病。血清碘是碘代谢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目前仅有少量研究探讨了血清碘与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因此该研究在天津非高碘地区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观察,纳入 1320 名受试者,以确定血清学指标、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碘可作为评价碘营养状况和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指标。较高的血清碘浓度与男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显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增加有关;较低的血清碘浓度与女性显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gAb 和 TPOAb 阳性风险增加有关。这项研究为了解血清碘和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的基础。研究者也提到了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仅收集现场尿样,缺乏 24 小时尿碘数据。尿碘浓度是目前评估人群碘状况的最广泛使用的指标,可以反映近期的碘摄入量,但会随着膳食碘含量、液体摄入量和采集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了纠正尿碘浓度评估碘营养状况的不足,尿碘/尿肌酐比值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碘状况,因此该研究的研究者使用肌酐测量值校正了随机尿碘数据。然而,尿碘/尿肌酐比值可能会受到个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BMI、性别等的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收集 24 小时尿液,以减少单次尿碘检测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研究三:血脂纵向变化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自然病程的相关性
文章来源:EClinicalMedicine.
影响因子:17.033
第一作者:Fang Zhong
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Shandong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21, China; Shandong Clinical Medical Centre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Jinan, Shandong, 250021, China.
背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通常会导致血脂谱改变,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血脂是否会反过来影响 SCH 的自然病程,该研究旨在评估血清脂质水平的纵向变化与 SCH 自然病程之间的关系。
方法:一项采用 REACTION 研究数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 581 例 2011 年 7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19 日期间入组的 SCH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3 年 [四分位距(IQR),2.86-3.21],排除数据缺失或病情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的患者。根据间隔 3 年的血脂测量值计算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1) 基线值与随访值之间差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分位数;2) 自基线的变化百分比,即血脂下降 ≥25%、轻微变化、血脂升高 ≥25%。SCH 的自然病程包括甲状腺功能正常、持续 SCH 或进展为显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OH)。采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估算比值比(OR)。对 2012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开展的另一项中位随访 2 年(IQR, 1.92-2.08)的健康管理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验证,在采用与 REACTION 队列研究相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后,412 例 SCH 患者符合验证分析的条件。
结果:该研究中男性患者 132 名(22.7%),女性患者 449 名(77.3%),中位年龄为 56 岁(IQR,49-62 岁)。随访期间,恢复为甲状腺功能正常、持续 SCH 及进展为 OH 的患者分别为 270 例(46.5%)、266 例(45.8%)、27 例(4.6%)。两种分组方式均显示血脂水平变化与 SCH 自然病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与进展为 OH 的更高风险独立相关(TC 升高 ≥25% vs. 轻微变化的 OR:5.40;95% CI 1.46-21.65),而 TC 水平下降增加了恢复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可能性(TC 下降 ≥25% vs. 轻微变化的 OR:3.45;95% CI 1.09-12.43)。同样,根据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回归的可能性与根据 TC 水平变化一致,并在验证队列中观察到类似的关联模式。
结论:SCH 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与未来疾病进展或恢复风险相关,提示血脂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 SCH 的自然病程。临床医生应注意长期控制 SCH 患者的血脂水平,这可能有利于甲状腺功能。
专家点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通常与血脂异常有关,既往证据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然而,血脂异常是否会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尚未见较多报道。既往已有研究表明,过量胆固醇在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过度积累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发表于 THYROID 期刊的韩国队列研究发现,血脂异常是女性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定义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以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同样会导致血脂谱改变,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血脂是否会反过来影响亚临床甲减的自然病程。基于此,该研究评估了血清脂质水平的纵向变化与亚临床甲减自然病程之间的关系,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与未来甲状腺疾病进展或恢复风险相关,提示血脂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亚临床甲减的自然病程。研究发现总胆固醇水平增加了进展为临床甲减的风险,而总胆固醇水平的降低增加了回归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可能性,这表明总胆固醇对甲状腺功能存在不利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血脂水平的变化可能对亚临床甲减人群的预后有重要作用。通过减肥和一些药物长期控制血脂水平,可能有助于亚临床甲减人群的甲状腺功能恢复,当然,后续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血脂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潜在机制。
注:本文原文来自丁香园,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