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横槊赋诗”出自于哪里?怎么理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横槊赋诗”出自于哪里?怎么理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qulishi.com/article/202204/602408.html

"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常让人联想到一代枭雄曹操。它不仅展现了曹操的文韬武略,更体现了他求贤若渴的胸怀。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典故的出处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典故出处

古诗文中的"横槊赋诗"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元稹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的"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以及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描述。

历史故事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之际,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吟诵了著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解读

《短歌行》并非简单的及时行乐之作。曹操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他感叹人生短暂,实则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

"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感谢"越陌度阡"远道而来的贤士们屈尊相从,在今日的宴会上促膝谈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他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他们像南飞乌鹊,择木而栖,绕树三匝,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呢!

于是,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在千古诗人中,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写得出来,也只有他能与之相称。至今读之,犹觉豪气逼人。

曹操的用人之道

读者也许要问:曹操,世之奸雄也,果能有如此爱才、礼贤的胸襟?应该公正地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思想解放的改革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两汉文化思想上的僵化,董仲舒更倡导儒术与神学相结合的谶纬学说。曹操则对神学迷信、封建礼教等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公开否定。

从用人来说,两汉以通经、仁孝取士,曹操则提出"唯才是举",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抗声雄辩道:"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他"知人善察,难弦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有一位擅草书檄的陈琳,早年曾为袁绍作檄文,辱骂曹操为"敖阉遗丑",后袁败归曹。操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左右劝杀之,操怜其才,不咎既往,加以重用。

由此可见,上述曹操横槊赋诗抒发其一片爱才心意,感情是真实的,是符合他的为人的。

陈子展教授《谈曹操》一文中评论曹操的诗"慷慨悲凉,千古绝调。……其诗之风格恰与其人之人格相称。修辞立其诚,迥非后世之独夫民贼盗国擅权,妄为豪言壮语、自欺欺人,终受历史裁判者所可比拟。此亦其在文学上别有造诣之一秘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