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圣经"《机器学习》作者周志华:从学者到副校长的传奇人生
AI领域"圣经"《机器学习》作者周志华:从学者到副校长的传奇人生
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本被誉为“AI人的圣经”的教科书——《机器学习》(俗称“西瓜书”)。这本书的作者周志华,不仅是南京大学的副校长,更是首位获得人工智能五大国际学会Fellow的华人学者。本文将为您介绍这本经典教材及其作者的传奇故事。
一本书:从西瓜到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一书经常被AI从业者称为“西瓜书”,这是因为作者周志华在书中大量使用西瓜作为类比,来解释复杂的机器学习概念。例如,通过挑选优质西瓜的过程,来说明数据特征、学习数据集等专业术语。
尽管这本书主要面向理工科高年级学生,对读者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但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其成为AI领域的入门级教科书。自出版以来,首印5000册一周内售罄,8个月内重印9次,累计出货达72000册。
一个人:从学者到副校长
周志华的学术生涯堪称传奇。他于1996年本科毕业,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一路“开挂”: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青年基金,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国际上,他更是首位获得人工智能五大国际学会Fellow“大满贯”的华人学者。
在谷歌学术页面中,周志华的论文被引数量超过9.6万次,h-index高达128。横向比较的话,深度学习之父Geoffrey Hinton的h-index为184,创立谷歌大脑和Coursera的Andrew Ng的h-index为147。
2023年8月,周志华教授成功当选为新一届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IJCAI Trustee)主席,成为自1969年IJCAI大会创办以来,首位出任IJCAI President的中国大陆学者。
一个学院:从无到有
2018年,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这是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C9高校,周志华教授担任院长。学院成立之初,他就指出:“整个人工智能行业高度地奇缺人才。全世界都是这样,包括美国。”
在学院师生的努力下,2024年,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2022年,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恰好赶上ChatGPT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根据扬子晚报报道,2022年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本科毕业生68%升学,其中,国内升学占比90%,均为双一流高校。海外升学占比10%,其中QS前100高校占比80%。企业就业本科生中,40%签约字节跳动等500强或荣耀等独角兽企业,及TP-link、航天系企业等,平均年薪30.38万元,中位数30+万元。硕士毕业生12%升学,其中75%选择在国内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25%选择海外深造,海外深造的高校均为QS前100。企业就业的硕士生93%签约500强或独角兽企业,平均年薪48.21万元,中位数45+万元。
除了为中国AI人才体系建设添砖加瓦,周志华教授依然在教学第一线给学生们上课,他开设的机器学习导论课程,连年被评为“毕业生心目中的好课程”。周志华教授学习AI的时候,AI还会被当成“诈骗”,有时会出现演讲到一半被嘘下台的窘境。据周志华在西瓜书中后记中所写。1995年,他在南大图书馆偶然翻看了《机器学习:一种人工智能途径》,开始接触机器学习。而那时国内关于这个领域的学者寥寥无几,在科研经费匮乏的情况下,国际交流、文献传递更是艰难,能看到的最新文献还是两年前出版的国外期刊,页数还不全。经历过这种情况的周志华,才会更加注重人才培养。
在西瓜书的后记里,周志华写到——“中文(教科)书当然要国人自己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