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和RAM的区别:存储器类型全解析
NAND和RAM的区别:存储器类型全解析
在电脑和手机中,存储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RAM、ROM、闪存、硬盘等不同类型。这些存储器在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些存储器的区别和工作原理。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电脑、手机上的RAM、ROM、内存、闪存、运行内存、机身内存、存储空间等都"傻傻分不清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终于将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清楚。
总的来说,这些存储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磁性的机械硬盘、光盘(如DVD和蓝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是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存储数据信息的固态电子器件。
如果仅从"存储器"这个名字来看,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它们都是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器件,其实这是片面的。存储器是电脑中的重要部件,主要分为以RAM和ROM为代表的内存(主存储器),和以机械硬盘和闪存为代表的外存(辅存储器)。
内存主要用于运行程序,但其功能并不仅限于此。内存的英文名为Memory(记忆),可以理解成它是用于即时任务的短暂记忆体。处理器需要处理数据时,不是直接与外存(硬盘或闪存)交换数据,而是先由外存将数据放入内存中,再由内存与处理器对接。
内存主要有两种类型: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ROM(Read-Only Memory)。RAM是随机存储器,与CPU直接对接,特点是随时可读取写入数据、运行速度快,但断电后会丢失数据。ROM是只读存储器,数据出厂前被存入并永久保存,只能读出,不能再写入或删除,掉电后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
在手机存储结构中,RAM与电脑中的作用相同,也是运行内存。但ROM却与存储空间产生了联系,手机中的ROM有一部分空间用于存储系统信息和软件,而大部分空间则被用作硬盘的存储空间。
外存(辅存储器)的英文名为"Storage"(存储),是作为存储空间的永久记忆体。常用的外存设备主要有机械硬盘和闪存(半导体)。闪存既可被多次擦除或写入内容,又可在断电后保持数据不丢失。
闪存下面还有相关分类,其中应用广泛的就是NAND闪存。NAND闪存具有体积小、读取速度快、空间大等优点,因此多被用来制作固态硬盘和手机存储。以固态硬盘为例,它主要由控制芯片和(NAND)闪存颗粒组成,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闪存颗粒的性能。闪存颗粒的发展经历了SLC、MLC、TLC、QLC等多个阶段,目前比较先进的有像希捷酷鱼120这种装载了3D TLC NAND闪存的,它能缩短系统、软件、文件的启动和读写时间,顺序读写速度分别高达560MB/秒和540MB/秒。
区分内存、存储空间、RAM和ROM,可以简单地从两个方面来记忆:一是区分电脑上的内存(运行内存条)和外存(机械硬盘或固态硬盘),二是区分手机上的RAM(运行内存)和ROM(存储空间)。
芯片知识:DRAM与NAND区别
我们常听到内存芯片,比如DRAM、NAND等,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
DRAM全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能短时间保存数据。为了保存数据,DRAM使用电容存储,所以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将会丢失。(关机时数据会丢失)。
NAND闪存是一种比硬盘更好的驱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即断电后仍能保存数据,其目标是降低每比特的存储成本,提高存储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