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从植物形态到药用价值的全面解析
百合:从植物形态到药用价值的全面解析
百合,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不仅具有独特的植物形态和生长环境,还蕴含丰富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着多方面的功效作用。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全面介绍百合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别名、化学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环境、功效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炮制方法等。
别名
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
化学成分
百合主要含甾体皂苷类成分:百合皂苷,去乙酰百合皂苷等,还含酚类(酚酸甘油脂、丙酸酯衍生物、酚酸的糖苷和酚酸甘油酯糖苷)、多糖、生物碱(秋水仙碱)、微量元素、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lOO厘米。鳞茎球状,白色,肉质,先端常开放如荷花状,长3.5~5厘米,直径3~4厘米,下面着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常有褐紫色斑点。叶4~5列互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5~10厘米,宽8~2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微波状,叶脉5条,平行。花大,单生于茎顶,少有1朵以上者;花梗长达。3~10厘米;花被6片,乳白色或带淡棕色,倒卵形;雄蕊6,花药线形,丁字着生;雌蕊1,子房圆柱形,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膨大,盾状。蒴果长卵圆形,室间开裂,绿色;种子多数。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1、卷丹:生山坡灌木林下、草地,路边或水旁,海拔400-2500米。各地有栽培。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吉林等省区。
2、百合:生于山坡草丛中、疏林下、山沟旁、地边或村旁,也有栽培,海拔300-920米。产于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浙江。
3、细叶百合:生山坡草地或林缘,海拔400-2600米。产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山东、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吉林。
功效作用
百合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现代药理表明其活性成分甾体皂苷具有保肝、镇静、抗抑郁、抗疲劳及抗肿瘤等作用。生物碱主要为秋水仙碱,是一种高效抗痛风药,临床上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百合多糖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四氧嘧啶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百合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还可抑制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黄霉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应用
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不良反应
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①《本经逢原》:"中气虚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
炮制方法
秋季采收,洗净,剥去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炮制蜜百合: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净百合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100kg百合,用炼蜜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