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保卫战系列之五:1213-1214 古都悲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保卫战系列之五:1213-1214 古都悲鸣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4/23/36427266_1147555955.shtml

导读:南京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展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和巨大牺牲。本文详细描述了1937年12月13日至14日间,粤军在南京城内的突围行动,以及相关战役的经过,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战斗细节。

自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后,南京城内是一片大乱,城外的枪炮声依然不断,但已逐渐稀疏,此时出现数支广东部队向城东集结,他们即将执行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粤军大突围

自从汤山方向后撤入城后,66军一直处于休整状态,但因并没有新兵补充,军长叶肇只得将159师、160师各自缩编为2个团,全军合计人员不足1个师,武器弹药缺损较多。而在12月12日人晚卫戍司令部下令突围之时,83军(附159师一部)的154师、156师尚在中华门、雨花门、光华门一线抵御日军的猛攻,当天晚上83军大部也开始向城东集结。叶肇与83军军长邓龙光商议,以66军为先导,队列顺序依次为160师---军直属炮兵营和工兵营---159师---156师---154师,另有教导总队第3旅(可能还有少量103师、112师部队)跟随,由太平门出城,经紫金山北麓、汤水、句容向宁国方向转进,突围总兵力可能接近2万。


邓龙光、叶肇率领的粤军是南京保卫战中唯一坚决执行突围命令的部队

然而此时的2个军里,却没有1个正牌师长。原来,160师是军长叶肇亲自兼任,而159师师长谭邃因肺病已经提前后撤,由副师长罗策群代理师长一职;而156师师长李江、参谋长处长张显岐、以及154师师长巫剑雄、参谋长张驰在部队向太平门集结之际,却偷偷跑到江边码头坐船去了。

12月12日晚21时许,160师按计划出太平门,结果不想恰逢紫金山上的教导总队一部向城内败退,两军在狭窄的门洞里相向挤压,不多时就秩序大乱,门洞内出现踩踏,而出城的官兵也有不幸踏上友军布设的地雷者。而日军向太平门附近的胡乱炮击,又加剧了这种混乱,据后来突围成功的83军军部参谋处长刘绍武回忆,有人告诉他后来在城门处有一伤兵不堪众人踏身而过,愤而拉响手榴弹,造成同归于尽尸塞城门的惨剧。

日军骑兵部队记录的仙鹤门附近战斗
日方记录的中国军队突围路线
粤军各部出城后稍事整理,于22时突破岔路口,在12月13日零时左右到达仙鹤门附近,而在此休整的日军混合骑兵队却毫无察觉。原来,上海派遣军认为各师团的骑兵队战斗力太低(往往隶属下只有几个中队),无法独立承担战斗任务,而战斗又是阵地战为主,骑兵缺乏攻坚能力,各个师团都是在勉强使用他们,遂将第3师团、第9师团和第101师团的骑兵统一编成一支部队,名为混成骑兵队。对此第3师团骑兵联队的小队长福井中尉抱怨道,“明明师团骑兵不能充分发挥运动作战的效力,却还要组建这样的机动部队。。。骑兵的隶属系统也有问题,一会被这个师团蹬掉,一会又被那个旅团蹬掉,就像一个没人要的部队似的”。这也看出,骑兵这个兵种,其实已经是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混成骑兵队在12月11日到达仙鹤门附近后,多次接到司令部发来的忽左忽右的指令,结果折腾了2天还是原地未动,正当日军都在休息之时,突然有报,“第2中队前面出现兵力不详的敌大部队,沿着道路如洪水般向东前进”。此时160师前卫已经到达日军骑兵面前,并以排山倒海之势将混成骑兵队淹没,日军2个中队长1死1伤,士兵伤亡约100人,损失数百马匹,附近的重炮部队一部也被攻击出现伤亡,日军只能撤向道路两侧高地勉强防守。粤军除以少数兵力对峙外,大部队继续沿道路向东猛冲。


烈士姚中英
烈士罗策群
烈士李兰池

此时日军各师团主力都在集结在城墙附近,未曾想会有中方大部队杀出,汤山---句容一线十分空虚。12月13日零时30分,粤军前锋突击至汤山北侧的孟塘(正是160师12月上旬激战之地),误打误撞的包围了日军的野战探照灯部队和高炮部队,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回忆,“好像孟塘的探照灯队全军覆灭了。。。据传探照灯队电话报告说遭到袭击,高喊着天皇陛下万岁就挂断了电话”(饭沼守在第二天的日记中澄清探照灯队损失轻微),但其实中方并未恋战,而是继续向汤水镇方向前进。此时粤军各部已略有脱节,前锋部队逼近汤水镇时,后卫部队还未完全通过紫金山北麓,逃散迷失方向者甚多,建制已近混乱。

日军比粤军还要慌乱,因为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此刻正驻在汤水镇,其周围都是一些兵站部队和零零散散的警卫部队(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尚未到达汤水)。换乱中日军急令第9师团派部队增援,并组织第6师团后备步兵第4大队一部前去拦截中国军队,该部的1个中队随即被粤军冲垮,死伤50余人,日军司令部的卫队也有数人伤亡。但这时粤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由于汤水附近地形复杂,再加上黑夜之中方向难辨,纵队又连续遭到日军援军阻截已经断成数段,混战中159师代理师长罗策群、156师参谋长姚中英、160师参谋长司徒非、477旅副旅长黄纪福、956团团长蔡如柏先后牺牲(112师副师长李兰池、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雷震也可能牺牲于此次突围),前队后队的各师各团已无建制可言,官兵们分成大股小股各自寻找道路突围。

等到天亮之后,粤军也没有突破汤水一线的山地,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大量中国官兵因连夜作战的疲惫和冻饿失去了战斗意志,数千人被俘,全部遭到屠杀。66军和83军的其他主要首脑或趁乱突围,或在当地躲藏一段时间后逃出,更有军长叶肇、参谋长黄植南等人被日军抓作挑夫,历经磨难才侥幸逃生,全军突围成功者说法不一,可能不足3000人。

粤军突围中击毙日军约60人。


日军行军征讨大量中国民夫,叶肇等人即被抓当了挑夫,后侥幸逃脱

水西门遭遇战

与粤军的突围几乎同时,聚集于水西门的74军主力找不到军长师长,也并没有收到突围的指令,师长王耀武登上渡船后于心不忍,令副官传信,通知74军各部向下关方向集结准备渡江,51师、58师以及宪兵部队和其他被打散的部队一同在12月13日凌晨出发。不想行至水西门外,就遭遇了步兵第45联队第3大队的主力,眼见唯一的撤退道路被日军封锁,74军爆发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部队由长官带头发起波浪式的冲锋,前赴后继的迎着重机枪和山炮发起人海攻势,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中国军队终于以一部冲过封锁线到达下关,牺牲在突围道路上的官兵多达数千人,174旅副旅长刘国用殉国。

战斗中日军步兵第45联队和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毙命中队长以下约40人。


被封堵的挹江门

宪兵司令萧山令,牺牲于南京

浦口方向

国崎支队12月14日占领浦口,截断了守军的渡江通道,2天战斗阵亡约20人,而向浦口运输弹药的独立工兵第2联队第1中队也于水上被中国军队伏击,中队长藤原大尉以下十余人死亡。

战场全局

12月13日后,中方的城墙抵抗逐渐减弱,日军各部占领中山门、光华门、雨花门、中华门等血战之地,并开始扫荡城内,另以部队攻占乌龙山炮台并突入至城北江岸地区,城北各城门也相继沦陷。


光华门附近城墙被日军炮轰后形成的缺口
被炸塌的中山门
日酋井手龙男大佐毙命于南京

由于中国军队长官大部提前渡江逃命,剩余部队多是群龙无首,在向江岸蜂拥的途中遗弃了装备,抛弃了伤兵,甚至有团长因踩踏死于城门之内。而由于唐生智为首的卫戍司令部根本没有对这种大规模的撤退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至于渡口混乱不堪,本就不足的船只也没有被充分利用,为争夺渡江器材而自相残杀的情况屡屡发生,大批中国军人和逃难百姓困在城中遭到凶残的日军屠戮,史称“南京大屠杀”。

12月14日,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的联队长井手龙男大佐于南京被迫击炮炸伤,第二天死亡,成为南京保卫战中日军毙命的最高级别军官。

12月17日,日军举行南京入城式。

南京保卫战击毙日军总数约1600-1700人。

日军在焚烧战死者的尸体

日军进行南京入城式

其他战场情况

12月14日晚,第11师团天谷支队攻占扬州,在守军顽强抵抗下,该支队直属的2个步兵联队以及独立机枪大队和迫击炮大队阵亡近50人。

12月15日,第13师团主力尾随天谷支队进入扬州,先后占领征仪、六合,并于12月19日前后占领滁州,期间阵亡仅十余人。

12月20日,野战电信第9中队于湖州附近被游击队伏击,伤亡十余人。

12月24日,杭州在日军的三路夹击下沦陷,至12月25日杭州周边战事基本结束,日军战死约100人,其中第18师团工兵第12联队长井泽新大佐于12月24日毙命于杭州外围。

井泽新大佐被中国军队击毙于杭州

自12月13日至12月14日,华中战场日军战死317人,其中:

12月13日206人:第3师团战死18;第11师团战死6;第101师团战死9;第9师团战死21;第13师团战死2;第6师团战死49;第16师团战死31;第18师团战死2;第114师团战死3;国崎支队战死4;陆军其他部队战死61;

12月14日111人:第3师团战死2;第11师团战死37;第9师团战死7;第101师团战死1;第13师团战死7;第6师团战死8;第16师团战死4;第114师团战死11;国崎支队战死14;陆军其他部队战死20;

12月15日-12月31日,华中日军战死伤死450人。

截止12月14日,华中日军阵亡总计达到22991人。

截止12月31日,华中日军阵亡总计为23441人,另有约2000人死于疾病或事故。

系列结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