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乌龙茶常见品种与分类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台湾乌龙茶常见品种与分类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lachummy.tw/formosa-oolong-tea/?srsltid=AfmBOooveethvLN57_fMRZiuifQMRpd8PaeNdjFXGlA1YHJhJ3odhu0R
台湾的茶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台湾乌龙茶以其卓越的品质享誉国际,被誉为"福尔摩沙之珍"。这种成就不仅得益于台湾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形,更离不开世代茶农和制茶师傅的专业技艺与传承。
台湾乌龙茶的品种
台湾乌龙茶的品种源自中国福建安溪,最早在南投鹿谷、台北木栅、南港等地种植。由于台湾拥有丰富的茶树品种,加上各地风土条件的差异以及制茶工艺的不同,从北到南都能品尝到各具特色的乌龙茶。主要品种包括青心乌龙、金萱(台茶12号)、青心大冇、大叶乌龙、四季春及翠玉(台茶13号)等。
台湾乌龙茶的发酵与烘焙
乌龙茶的分类主要依据发酵与烘焙程度。发酵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发酵,风味也随之变化。烘焙程度则分为无烘焙、轻烘焙、中烘焙及重烘焙,烘焙程度影响茶的香气和韵味。
发酵
茶的发酵程度从不发酵的绿茶到全发酵的红茶,乌龙茶介于两者之间。台湾乌龙茶根据发酵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发酵,发酵程度越深,风味越浓郁。
烘焙
烘焙程度影响茶的香气和韵味。轻烘焙强调茶香,重烘焙则突出焙香。无烘焙、轻烘焙、中烘焙及重烘焙各有特色。
常见的台湾乌龙茶
包种茶
- 品种:以青心乌龙为主,还有四季春、金萱(台茶12号)及翠玉(台茶13号)。
- 区域:主要产于台北木栅、新北坪林、石碇、深坑、新店等地的丘陵地带,以及龙潭地区。
- 风味特色:条索型,轻发酵、无或轻烘焙,属于清香型乌龙,清香淡雅,茶汤蜜绿色,口感甘醇。
凍顶乌龙茶
- 品种:以青心乌龙、金萱(台茶12号)为主,也有四季春、翠玉(台茶13号)。
- 区域:主要产于南投冻顶、鹿谷,其他产区还包括台中和嘉义。
- 风味:球型或半球型,轻至中发酵,传统上为中至重烘焙,属于焙香型乌龙,以烘焙香气浓郁、味厚喉韵佳著称,茶汤呈红橙色,又称“红水乌龙”。
高山茶
- 品种:以青心乌龙、金萱(台茶12号)为主。
- 区域:产于南投、台中、嘉义等地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
- 风味:球型或半球型,轻发酵、无或轻烘焙,属于清香型乌龙,各山头都有独特的“山头气”,香气淡雅且耐泡。
白毫乌龙
- 品种:以青心大冇为主,也有青心乌龙、金萱(台茶12号)。
- 区域:集中于桃竹苗茶区以及新北坪林、石碇。
- 风味:条索型并有显著白毫,重发酵、无烘焙,需要“小绿叶蝉”著涎幼嫩的茶芽,具有独特的熟果香和蜂蜜香。
铁观音
- 品种:一般为硬枝红心、金萱(台茶12号),而“正欉铁观音”则必须是红心歪尾桃。
- 区域:产于台北木栅、新北石门。
- 风味:球型或半球型,产量少,中发酵、重烘焙,经过复杂的“包布团揉”与“文火烘焙”工序,带来独特的“观音韵”。
红乌龙
- 品种:青心乌龙、四季春、大叶乌龙、金萱等。
- 区域:产于台东鹿野茶区。
- 风味:球型或半球型,重发酵,中至重烘焙,结合乌龙茶与红茶的制作工艺,具有明显的熟果香调,口感兼具红茶的浓厚和乌龙茶的甘醇。
结语
台湾乌龙茶不仅是台湾的精品文化,更蕴含着台湾的自然环境、专业文化和历史传承。无论是日常饮用还是品鉴,都能从中感受到台湾独特的茶文化魅力。
热门推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之美
15个数量级优势:中国量子计算新突破,为何让硅谷集体失眠?
蛇年好奇问!探寻蛇类中的那些"最"
2024全球身高排行榜揭晓:荷兰位居世界第一
聚乙烯是什么材料?它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如何?
水杨酸、果酸、杏仁酸、壬二酸、维A酸有什么区别,该怎么用?
低糖水果有哪些适合孕妇?
常见书籍有哪些分类 图书分为哪十种类
半月板损伤一二三度怎么分辨
孕中期最佳睡姿:左侧卧的科学依据与舒适度提升指南
网站设计色彩密码:不同颜色如何影响用户心理?
12月信用卡新规将正式实施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争取车祸死亡赔偿金
2024年前沿生物技术:创新浪潮下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别忘了!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是什么?
解锁艾草新吃法,让味蕾感受春天“和草园”药膳→
7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如何复审/年检?手把手教您
相机快门速度的意义及调节方法(掌握快门速度)
真三国无双起源矛类武器有什么优点——全面解析矛类武器的独特优势与实战应用
股票补仓后减持计算成本怎么算
贝克三联征是什么
橡胶木防霉防虫处理方法
乒乓球心理战:如何在比赛中调整心态,提升胜率与赛场表现
晨跑的好处
新书推荐|《衣画云霞:道教服饰与符号》
妊娠糖尿病怎么避免
不同开源基座大模型对比及领域落地的选型考虑:Qwen、LLaMa等
投影幕布选购指南:白玻纤 vs 灰玻纤
食物中毒: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