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可得性、风险与利率:最新报告详解普惠金融中的“不可能三角”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4: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可得性、风险与利率:最新报告详解普惠金融中的“不可能三角”

作为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中,却面临着一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如何在提高服务可得性、控制风险和降低利率之间找到平衡?这个被称为“不可能三角”的难题,正是当前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核心挑战。

11月8日,在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发布了《普惠金融中的政府与市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提升,银行账户拥有率从2011年的64%提高到现在的九成,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人均银行账户数从2010年的2.5增长到2023年的10.2。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

然而,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报告》提出了普惠金融政策目标协调中的“不可能三角”——提高可得性、控制风险和降低利率,在当前市场规律下难以同时实现。CAFI研究部执行主任胡煦解释说,要提高普惠群体的信贷可得性又要风险可控,就需要更多的资源、人力做贷前审查、贷后控制,势必推升边际成本;如果要降低风险又要融资成本下降,金融机构只能去服务更优质的客户,又会降低普惠群体的信贷可得性;而如果又要强调融资成本下降,又要实现“普惠”,则会削减风险审查的一些资源,这将导致不良率上升。

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报告》研究团队认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应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其主导的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风险和支持重点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市场在需求驱动、信用信息边界扩展和风险识别数据探索方面具有优势。二者各自扮演合适的角色。

小米消金党委书记、董事、总裁曹子玮强调,普惠金融的核心要义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该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这样的关系不能错位。“普惠金融做的就是‘短小频急’类的金融需求,政府应避免过度‘父爱主义’,导致善的主观政策意图和不如预期的政策实施结果并存。要想让普惠金融阳光化、可视化而不是重回地下钱庄式的借贷模式,应将定价权最大可能交给市场;但也要注意一些机构的行为边界,不可以用‘最后一顿晚餐式’的掠夺思维把不适合的人群和家庭纳入借贷者。”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